导读
为了加快推进盐津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提供精细化设计和新技术的集成示范,打造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典范和山水城市示范区域,由学会、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人民政府主办,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世界建筑杂志社承办,组织了由在京6所知名院校的建筑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计团队参与的2017水墨·盐津六校联合设计工作营,工作营方案终评暨颁奖仪式于12月27日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举行。
本文字数:2060字
阅读时间:7分钟
盐津县是云南省昭通市下辖县,山水生态环境优越,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同时也是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国家级贫困县。
此次设计工作营与盐津县域景观建设、旅游部署等相关工作结合,以落雁乡和牛寨乡为设计场地,邀请参与团队为盐津提供具有可实施性的民宿设计方案,旨在将民宅或构筑物改造为民宿,增加景区丰富性与景观表现力,为盐津未来的全域旅游发展提供示范。
盐津县城及关河
落雁乡设计现场
牛寨乡设计现场
受邀参加此次工作营的设计团队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10 月07日-10月10日,在盐津县举办设计工作营启动仪式,学会曲长虹副秘书长、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王晓东副院长与6所院校的设计团队师生赴盐津县进行实地踏勘测绘,收集设计基础资料。
水墨·盐津六校联合设计工作营开营仪式
参加工作营的团队进行现场调研
10 月11日-12月11日,各设计团队完成了方案制作及提交。
12 月09日-12月10日,专家评委学会副理事长张泉,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吕品晶,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兼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张大玉,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贾东,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陈喆,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城乡规划系系主任高巍与城市总体规划学委会委员、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郑筱津一起赴盐津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盐津县总体规划的编制、水田新区城市设计、水田文化综合体给与了专业建议。
设计工作营专家调研及项目咨询
12月27日,方案终评暨颁奖仪式由盐津县副县长李保林主持。学会副秘书长曲长虹致辞。学会副理事长张泉、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兼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张大玉、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夏海山、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戴俭、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贾东、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研究生部主任韩涛出任评委。
主办方及评委(左起:韩涛、夏海山、贾东、戴俭、李保林、郑筱津、张泉、曲长虹、庄惟敏、张大玉)
主办方、评委及六校设计团队
经过方案陈述及最终评审,此次设计工作营评选出优胜奖1名,佳作奖2名,优秀创意奖3名。
优胜奖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团队
作品名称:聚贤谷 ·基于民居改造的乡创平台搭建
指导老师:张弘、周政旭
参赛学生:程正雨、何可、谢娜、谢祺旭
参与踏勘:韩冬辰
评语:在设计方向上,根植于环境,针对需求目标清晰,设计方向明确;在设计方法上,营造出的具有特定文化氛围的建筑内外场所,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在保护与创造之间找到了结合点,建构技术体系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手法成熟;在设计方案上,成果表达简洁,方案很好地呈现了设计构思方向,设计主题突出,是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
佳作奖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团队
作品名称:瓴居·盛于山水之间
指导老师:胡雪松、齐莹
参赛学生:管畅、李文博、潘奕、张超
评语:该方案抓住了山的形态和水的意境,在建筑形态组成上采用了简约而着力突出材料本质的手法,在空间布局上大胆实现了空间流动,把这两者融为“瓴居”,并与生产、生活、生态有机地结合起来。现场陈述完整而重点突出。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团队
作品名称:落雁归来 ·三合小筑
指导老师:王新征、王又佳
参赛学生:刘玉倩、骆路遥、苗菁、孙艺畅
踏勘带队:贾文燕,Christian Brian Jessen
评语:该方案体现了该校建筑学教学的空间营造、实体建造、细部构造的体系训练逻辑,以保留的主体木构架、悬浮的3个小盒子、植入的火墙体系讲述了空间开放与独立、生活差异与并存、文化延续与演变的一个小故事。诚然,其火墙形式及烟囱造型还可继续推敲改进,但己是一个可以充分肯定的佳作。
优秀创意奖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团队
作品名称:竹居雁山
指导老师:李宁
参赛学生:白洋、陈妍羽、吴越
评语:以建筑实际条件为出发点,改造谨慎,花费较少,可行性高。立面形式富于创意,保护了建筑的乡土风貌。室内采光、通风可应对不同现代需求进行开启和转换,设计上有一定突破。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团队
作品名称:织间·叠山·竹宿
指导老师:周宇舫、王文栋
参赛学生:曹岳、贺紫瑶、黄明、石泽元
评语:所选改造建筑与其他设计地点不同,属于现代乡村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亟待整治,设计团队提出了3个设计方案,考虑到结合当地材料与当地需求,采用了新思路,给出了非常有创意的乡村建筑解读。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团队
作品名称:司农有时·不只是民宿的民宿
指导老师:石克辉、潘曦
参赛学生:段与石、李明松、李兆平、徐占一
评语:设计充分调研了村庄传统的生活与生产形式,对周边的生活给了很多的考虑,对于相关功能在室内和室外都给与了针对性的空间和场地的创新性解决,有利于在未来的可持续运行。
6所学校参与团队所展现的设计方案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各有所长,对于乡村的发展、更新与改造的新模式,以及新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行了探索,将为盐津县提供参考。
觉得好,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