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经济的运转模式发生了改变?那么统计经济增长的方式——是不是也应该改变?
传统的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这是三个不同的经济测算角度,三种算法都有一个共同的逻辑,那就是用最后的结果数量减去开始的数量,然后得到一个增加值,就是社会创造的价值,这是一种粗放式的计算方式。
引用来自南非著名经济学家Lorenzo Fioramonti博士的一句话:“GDP是一个强大的机构,石器时代文明、农业时代文明和工业时代文明——的合理迭代。
它塑造了社会看待价值的方式,同时塑造了政治家、企业和人民的期望和行为。这一数字的缺陷自从被创造之日起就一直被广泛讨论,但它的力量依然无可争议。”
然而今天,随着人类高阶文明的到来,一切固有的东西,包括各种壁垒和客价值尺度,都将被打破,GDP作为工业时代的经济统计手段,也不列外。
比如短短几年,共享单车和滴滴打车就分别重构了自行车和出租车行业,这就是数字经济对工业时代发起的冲击,我们还能用传统的工业逻辑去衡量这个世界吗?
再比如印度就调整过GDP 的计算方式,将生产成本计价也改为市场计价,还将农业、金融进行更进一步的细化,放弃了生硬的生产指数统计办法;
对多种经济形式进行灵活细算,包括对不同性质的工人赋予不同的权重,而不再单纯算人口总和,这就把规模小、未注册企业的团队,等创新型合作的生产效能统计了进去。
不过,数字经济的真正价值,不仅仅在于找到对其经济模式的新测量方法,而是去欣赏其潜藏于社会经济层面的力量,因为有了数字化基础设施之后,每个人的潜在需求和能量都将被随即释放。它打开了边界,让更多人介入,分享财富和未来的成长机会。
比如,腾讯奉行的战略是:“连接一切、赋能于人”,腾讯运行着10个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网络中的3个,微信的月活跃用户超过了9.63亿,QQ的月活跃用户超过了8.5亿,在这些数字基础设施上,数亿用户每天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在数字生活上花费数百分钟——微信点餐、滴滴打车、预约医生、线上预约签证签注、微信扫乘车码、乘坐公交车等等。
在IMF五次统计论坛首日,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刘胜义发表了题为“从社会经济角度看待中国数字转型”的主题演讲。在“连接一切、赋能于人”的战略原则下,腾讯连接起了人和人、人和设备、人和服务。
而连接的目的是为了赋能于人,赋能于最微小的个体伙伴。当大量的个体相连,他们将可能具备超越个体本身的能力。
在未来的社会结构里,最基本的节点是个人,人是一切信息和价值的载体。个体与个体之间,由于建立了连接,也可以发挥1+1+1大于3的综合效应!
这是一种“无组织的组织”,大量个体在各种平台上生产协作,这种平台看似有组织、无纪律,但却具有高度的协作性,这就是社会的组织变革,就好像未来的战争一样,所有部门均能各自为战、化整为零,既要求单兵要有高效的作战能力,又要求组织的协同能力,这种像是一种聚变效应与裂变效应,瞬间聚合、张力无限!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马化腾这样看未来的世界:在未来的社会里,没有一个所谓纯粹的互联网企业。所有的“传统”产业和企业都将拥有互联网的基因,而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边界终将消失。
这意味着终有一天,数字经济,将成为经济本身。
届时世界将回归到原始的混沌状态:开放、无形、无边界、循环流动、生生不息,这就是所谓的大象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