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空间》22辑:栖水筑成——滨水地区规划创作与实践
2003年10月完工的“西湖西进”工程,为更有效地保护和开发西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原本深藏于西线腹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又重现在游人面前;并通过大规模的生态治理,已使之形成一派别具自然乡野趣味的湖西新景。其中尤以茅乡水情景区最为典型。
一、概况
茅乡水情景区北邻解放军杭州疗养院,南接丁家山,西至龙井路,东接杨公堤,位处湖西景区中部,是湖西景区中最大的一处水面,水域面积达27hm2。在湖底等深线中,特意设计了几处“暗礁”,其上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形成一系列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小岛,将湖面划分为多个空间层次,避免了一览无余的空旷之感。流动的湖水主要通过卧龙、隐秀两桥与西里湖水面贯通。
二、生态景观
西湖是浅水湖,每年都有大量的流域泥沙流入西湖;同时西湖又是暖水湖,由于温度偏高,湖内藻类植物大量繁殖,西湖水质面临富营养化问题;而恢复和重建良性的水生态环境,是改变这一问题的良方。因此,茅乡水情景区除通过引水以增加水体的循环和换水速度,还在水体沿岸大量种植多种类、各生活型的水生植物。在营造丰富水生植物景观的同时,通过这种大量集中式的种植和搭配来充分的发挥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共同过滤杂质,吸收富营养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并为野生动物和微生物提供多样化的生存环境,维持整个水域的生态平衡。此外,茅乡水情的景观设计强调自然、体现生态,湖边、溪流岸边尽量不用硬驳坎,极力营造一个充满野趣、风景美好、空气新鲜、禽鸟栖息的生态环境。
微信扫一扫转账
想要原稿请点击识别二维码哦
打赏者可免费获得本篇文章的高清电子版,打赏后请在文章留言区留言(并留下您的邮箱地址),或电话联系我们。
随手转发,让更多小伙伴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