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空间》22辑:栖水筑成——滨水地区规划创作与实践
独墅湖高等教育区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临独墅湖而筑,风光秀美,交通极为便利。其目标是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聚产、学、研于一体的高等教育发展区,为苏州市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目前,高等教育启动区已基本建成,已有中科大等15所教育单位进驻。
一、建设公共活动中心的必要性
目前,在高教区内学习生活的学生已达15000余名,加上各类的科研单位和产业机构,公共服务设施缺失的矛盾逐渐凸显。为此,我们对高教区的在住人员进行了一次问卷访谈,就现状生活质量和对公共活动中心的功能需求作了详细的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高教区主管部门决定以核心区为建设重点,发展成为服务于大学城的公共活动中心。该用地范围东起主干道星湖街,西至独墅湖湖滨绿带,北以横二路为界,南面为规划中独墅湖支流,用地面积88.20hm2。方案在坚持上一轮总体规划原则和路网结构框架不变的基础上,丰富发展内涵,优化发展结构,合理发展布局,以独墅湖支流水系的引入为着手点,完善高教区的服务体系构架。
二、制定周密务实的发展策略
1.功能完善——高教区以学生、教师和专家为主要服务对象,应当考虑到实施的可能性和用地的兼容性。在总体城市设计的基础上,功能定位以商业及娱乐功能为主,同时由于该地块承担着服务核心的重要角色,各方面需要一定的配套和协调,因此,在此基础上发展一定的金融贸易、办公、酒店等功能,同时融合与商业功能相互补的餐饮、休闲等辅助功能。形成一业为主,多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核心区。
2.环境塑造——对自然与生态的尊重就是对持续发展生存空间的尊重。应充分利用滨水的优势,创建具有湖滨水乡特色的生态活动中心,赋予核心区以自然气息。
3.空间建构——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活动特点与感官需求,建构优美宜人的城市开放空间。
4.风格创造——城市形象的个性表现在对当地自然环境与城市传统的提炼。作为独墅湖边的现代化公共活动中心,其建设将与城市的传统元素有机融合,创造出具有苏州传统特色和现代化科技特征的中心区新形象。
5.实际操作——强调规划操作的简便及可持续性,适应教育机构市场机制的运作特点,进行分期滚动开发。应用适应性技术体系,增强规划设计的弹性,满足使用者及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要求。
微信扫一扫转账
想要原稿请点击识别二维码哦
打赏者可免费获得本篇文章的高清电子版,打赏后请在文章留言区留言(并留下您的邮箱地址),或电话联系我们。
随手转发,让更多小伙伴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