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中国,前行中背负了多少大城市
分类
(编号:4)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作者
时间
2013-12-11 10:49:09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大城市规划建设近来再成关注焦点,一些地方政府借新型城镇化的胎动积极为之谋划。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近几年一些民间组织开展了对大城市功能和发展障碍的评价,诸如“中国最不宜居十大城市”、“中国交通最拥挤十大城市”、“中国最衰落十大城市”,甚至有机构还评出“中国十大鬼城”。 这些大城市暴露出的弊端,主要集中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房价高企、就业困难、外来人口得不到人文关怀等,突出反映在以下几“荒”: 比如需要城市管理者举债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地铁、轻轨基础设施,所引发的
“钱荒”
;需要配置大量住房设施出现的
“楼荒”
;由于医疗卫生资源过度集中,外地中小城市群众集中到北京等大城市就诊引发的
“医荒”
;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引发了“校荒”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往往只是一座中型城市声称要建设升级为“大城市”、或是一个单独地理单元的城市要建设和延展“城市群”,而当下地方利用新型城镇化,发起新一轮大城市的“规划热”显然已超越了这种限度。
地方政府应该意识到,大城市的过度膨胀会给管理者带来巨大的民生考验。
城市规划和建设有其客观规律。建城市是“大”是“小”,不仅受制于产业结构、资源禀赋、人口容量等经济因素,还受制于历史、文化、生态、习俗等社会因素。中国目前需要的不是钢筋水泥垒起来的大城市,不是行政区划概念意义上的大城市,不是资源垄断、层级盘剥的“大鱼吃小鱼”的大城市,而是应该创新大城市的发展思路,通过非硬件的增量,如通过互联网、电子信息来拓展大城市的“柔性”和“软性”,形成更多智慧城市、聪明城市,而非现在的“傻大个”城市。 因此,在各地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要重点防止大城市的“吐”、“吸”、“压”消极现象,即对环境污染的“吐出效应”,影响其卫星城、周边中小城市的生态环境;对各类稀缺资源过度的“吸纳效应”,让中小城市的竞争力、创新力、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下降;对消费能力的“挤压效应”,将大部分居民购买力集中在少数大城市,扩大了地区经济的不平衡。 还要注意的是,除了要刹住各地的“造城”、“扩城”运动外,还应该
扼制不切实际的“造园”、“造街”势头
。如一些地方开发出一批没有住宅、商业、教育、医疗等相关配套的科技园区、总部基地,使“腾笼换鸟”变成了“笼腾鸟飞”;一些地方不尊重开发、建设、招商、运营一体化的市场规律,在未能整合到上下游产业资源的情况下,建成了几百万平方米的高端城市综合体,结果商户寥寥无几,柜台空空如也;一些地方不考虑当地民风民情,投资建设了文化雷同、不伦不类的民族文化一条街、民族风情文化园,结果招商落空,变成了污染环境的“烧烤一条街”或“打折一条街”。 新型城镇化绝不是造城扩城,大城市也不是越大就美。除了要防止贪大求洋卷土重来外,必须提高中小城市和特色城镇对人口的吸引力,汲取北上广深等“城市病”渐显的教训。同时要严格把住城市规划设计关,扎扎实实地通过调查研究、问计于民进行投资建设,使更多城市既能以城为栖,“筑巢引凤”,又能以业养人,形成“龙凤呈祥”的可持续发展局面。 来源: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