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科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名城交通学部于2017年9月8~10日在福建泉州召开2017年年会,会议主题是“现实与挑战——名城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交通协调发展”。本次年会在华东分部的协助下举办,得到了泉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热情支持。年会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江苏、福建、黑龙江、辽宁、重庆、云南、吉林、广东、广西、江西、河北、陕西、河南、海南、山东和山西等省、市的60多位嘉宾的参与。
9月9日上午的会议由学部副主任、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卓健教授主持。中国城科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曹昌智主任参加会议并作开幕式致辞,他强调交通问题在名城保护中非常重要,但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应坚持“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包括文化的传承和文脉的传承;同时,为学部新增委员颁发了证书。泉州市城乡规划局刘文发局长致欢迎辞。
在会议学术报告环节。首先由学部主任文国玮教授作了题为《漫谈城市交通的科学性概念及对“共享单车”的解析》的主旨报告,他强调了城市交通的科学性概念,确定交通结构的比例要从实际出发;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交通分院副总规划师王昊秘书长对名城交通学部2016年度工作进行了总结,认为学部规模已从2014年成立时的22位委员发展到现在的50位,活动形式也从学术交流研讨会增加到工作营等多种形式。
随后,由重庆大学的李泽新委员主持专题发言报告会。会上,福州市规划院的陈仁春作了题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人性化交通实践——以福州三坊七巷为例》的专题报告,强调“机非隔离、人车分离”对处理历史街区交通问题的重要性;西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朱凯作了题为《以遗址保护为前提的大型客运枢纽规划研究——以西安火车站为例》的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系的蔡籽焓以该研究小组近期的研究成果——“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空间融合的街道活力研究”为内容进行了交流;山东建设规划设计院的范小成委员以规划实践案例为基础作了题为“历史文化街区内部与外部交通换乘的探讨”的报告。
9日下午的会议由东南大学的孙世界委员主持,5位演讲者分别以其主持或参与的规划实例阐述了各自对此次年会主题的见解。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姜劲松委员介绍了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城市设计案例;重庆建筑大学的刘彤以其家乡陕西延安为例探讨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历史名城保护与交通协调发展策略;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的臧文斌介绍了其对苑陵故城遗址保护与城市新区交通协调关系研究的情况;重庆大学的黄勇老师分享了自己最近的研究成果——“西南历史城镇空间形态特征及保护研究”;泉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刘中游介绍了泉州古城交通改善研究情况。
9日下午的圆桌讨论由来自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规划所的盖春英学部副主任主持,来自各分部的委员就学术报告的内容进行了热烈的提问和讨论,就当前名城保护和交通发展的问题与出路陈述了各自的观点。
本次年会参照往年经验设置了特别环节——为当地政府提供名城保护与发展的规划咨询。泉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正在积极准备申报世界遗产。9月10日,各位参会学部委员对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洛阳桥、洛阳古街及开元寺、西街等文化遗产进行了详尽的实地调研后,与泉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领导和技术骨干进行了深入座谈,各位学部委员对泉州目前的保护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这已经成为名城交通学部年会的一大特色——结合年会所在历史文化名城的实践进行研讨,实现了学术年会的社会价值,受到主办城市的热烈欢迎,今后名城交通学部将继续坚持这样的年会举办方式。
(来源:中国城科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名城交通学部)
《规划师》近期文章推荐
【规划师论坛1】欧洲城市街区制在中国的适应性研究:理论与实践
【规划师论坛2】新时期下“街区开放”的理论认识及技术探索
【规划师论坛3】路权共享导向的开放街区规划设计策略
【规划师论坛4】“小街区规制”——“街区制”的成都实践
【规划师论坛5】居民主观感受视角下的广州保障房住区空间共享
【规划师论坛6】山地城市中心区街区更新过程中的空间开放与共享
【NEW BOOK】《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广西新型城镇规划建设研究:理论与实践》
【PM】综合管廊建设的“三级架构”运营模式研究
【PM】天津滨海新区公共空间规划管理机制研究
【专题研究1】空间规划实践的重心转移: 从用地协调到共治规则的建立
【专题研究2】面向专项规划整合的空间规划方法探索——以广州市“多规合一”工作为例
【资讯】《规划师》?咸阳论坛(2017)通知
识别图中二维码
进入微店购买《规划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