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走到哪里,遇到老房子,我都会特别留意和观察其房顶上的木梁架。觉得这些褶皱斑驳的木梁架,不只是承载着岁月的沧桑印记,更有它自身的结构与形式美感。经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考验,这些梁柱、斗拱、椽檩,依然紧紧榫卯相扣,稳固地树立在地基之上,并支撑着整座老房子。 从古至今,中国人特别注重造“屋”营“宅”,而“梁”作为房屋的主要结构及承重构件,自然举足轻重。在民间传统建房习俗中,最重要的一项仪式就是“上梁”,欲意“房顶有梁,家中有粮”。古人还喜欢在梁上雕花题字或赋以彩绘,以欲意吉祥或彰显身份,即所谓“雕梁画栋”,此时“梁”也具有了一定的美学装饰性。这些既反映了“梁”的营造学观念,又反映了“梁”的社会人文价值。 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抬梁式)中国古代传统木建筑,所采用的木构架体系是由柱、梁、椽、檩、斗拱等组成的主要承重结构,统称为“大木作”。这些构件通过榫卯结合,无需一钉一卯,越受力反而越紧扣、越牢固。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柔性的榫卯节点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因而木构建筑能经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考验而屹立不倒。此外,木构架体系的应用在减小梁、柱等构件的半径和用料的同时,使建筑的跨度得以增加,内部空间也得以释放和扩大。 基于上述对老木屋沧桑房梁的记忆和情感,以及对中国古建筑木构架技艺的研究和认识,我开始试图将木梁架的结构与形式,引入到实木家具的设计中。经过设计研究、打样试用,由此诞生了这张“X横梁桌”。 这张桌子的形式看似非常简洁,一张厚重的桌面板平压在两个X形桌腿之上,然而却自有其耐人寻味的精妙之处——通过对传统木构架的结构原理及构造工艺的学习研究,将桌腿构件类比于木建筑结构的梁、柱之类的构件,两个X形构件与一根横梁通过榫卯相扣而自然组成了桌腿的结构体系。 其点睛之笔正在于那根质朴的“横木”,与传统木构件中的“横梁”异曲同工又别具一格,将通常的“矩形断面梁”翻转45度形成“菱形断面梁”,一方面巧妙地与两个X形桌腿榫卯自然相扣而共同起到结构作用,另一方面又具有一定装饰作用,且更显机巧、时尚。 此外,为使菱柱形横木更显轻巧、精致,借鉴传统木建筑中“扁作梁”在梁下挖去半寸的处理方法,在横木的非连接部位的两侧做了一定的切削处理,如此也起到减轻重量与用料的目地,并使结构更加轻巧、稳定。与去年時作设计推出的“廊桥桌”异曲同工,这张“X横梁桌”同样也是运用了可拆卸组装的榫卯结构。使实木家具既能拥有榫卯结构的牢固度,又能拥有可拆卸、可组装的灵活度,在不使用或尽量少使用五金件的同时,实现平板包装运输,方便搬运,节省成本。这点也是我们时作设计研究室在实木家具结构方面的主要研究方向。 但与廊桥桌不同的地方在于——桌面的构造工艺,以及桌面与桌腿的连接方式不一样。这两种做法工艺各有特点,通过一定的细部处理,在保证灵活组装的要求的同时,也同样能够做到稳固结实。(可关注“时作”微信号,查看廊桥桌的工艺详情)廊桥桌的桌面采用传统家具中的“攒面”做法(四周会有伸缩缝),防止因木头缩涨而引起的开裂;桌面与桌腿的连接也是采用传统榫卯相扣的方式来固定的。而横梁桌采用“整面”的新式做法,避免四周有伸缩缝(因易掉落食物残渣而不好打理),为防止开裂而做了“穿带”(桌板下面的固定木板)加固;桌面与桌腿的连接則采用了五金件连接,五金件预埋在“穿带”上,不会伤及桌面板,也会更加稳固。 设计师简介 赵英明,時作设计研究室主持设计师、建筑师,于2015年创立時作独立设计家具品牌。他希望可以将自己的设计慢慢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在建筑设计的延伸之外,选择了实木家具设计与研究作为出发点,并努力实现建筑、室内、家具、日常用品的一体化设计。将“恒久设计·自然生活”作为基本理念与终极追求。基于传统智慧和日常生活,运用合理而简洁的设计手法,精工细作出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符合当代生活和美学的家具,并以此传达自然质朴的生活方式。文/图 時作设计研究室
注:本内容来源专筑网,转载注明来源,十分感谢作者的悉心编写与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交流学习使用。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规划师》往期论文推荐
新书推荐|《城市观察》,不只是观察……
区域城市化的“山—海”差异及其启示
“多规融合”的宁波市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探索
新时期宁波市分区规划编制的创新与实践
我国城市灾害韧性评估及其提升策略研究
韧性城市理论引导下的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探讨
基于规划委员会制度建设的 城市设计实施路径探索
日本韧性社区营造经验及启示——以神户六甲道车站北地区灾后重建为例
重庆市三大基本空间划定方法与实践
区域产业园区群统筹整合规划方法探索
多层级形态区域视角下旧城住区的 演变机制与更新
住区开放与犯罪:国外情境下的实证评估与理论剖析
【系列专版1】义乌老城区城市更新策略
【系列专版2】沟通式规划在义乌社区提升规划中的实践
也谈义乌乡村建设的模式
【规划师论坛1】包容性规划的逻辑起点、价值取向与编制模式
识别图中二维码
进入微店购买《规划师》杂志
购买《规划师》或图书
请拨打电话:0771-2438012
转载须知
由原创文章请遵循以下转载要求:
微信公众号请于文章发布两天后转载,
转载时后台回复“转载”二字,
无授权图片的童鞋会被举报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