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城市共生 ( Cities, Grow in Difference )” 计划于2017年12月15日在主展场南头古城开幕。10月13日,深双海外推广会:深双@纽约“想象城中村的未来:深圳与纽约”在纽约建筑中心(AIA NYC, Center for Architecture)举行,旨在基于纽约的国际语境,针对中国城市化问题,探索深圳城市化现象。活动上,中美城市建筑界嘉宾以“城中村的未来”、“城市即展场”为题展开了演讲与对话,主要演讲嘉宾包括Katie Mullen、刘晓都、Ken Meier、Jeffrey Johnson、Eva Franch i Gilabert、范哲、逄卓、Michael A. Speaks、Valerio Morabito、Adam Frampton、Travis J. M. Bunt(按出场顺序)。10月14日,双年展走进哥大校园,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GSAPP举办了“华人建筑师在纽约:城市的共生与纷想”交流会。
活动场地纽约建筑中心是纽约建筑师协会的所在地,位于曼哈顿格林威治村(西村)。作为展览中子版块“城中村世界进程”的一个案例,格林威治村(The West Village, Greenwich Village or the Village)曾是美国反主流文化的大本营,是美国各种激进思想文艺潮流的发生地。60年代已是西村波西米亚生活方式的末期。如今绅士化让西村的房价几乎成为全纽约最贵的地方,却保留着古老的空间格局,低调而奢华。同时也成为区别于曼哈顿其他区域的一个汇聚文化资源的地方,它的变迁印证了“城市共生”图景的一种可能性。
格林威治村
纽约建筑中心 ? AIA New York
纽约建筑中心Archtober ? AIA New York
AIA Archtober(纽约建筑师协会主办的“十月建筑周”)负责人Katie Mullen作为主持人首先向观众介绍了本次推广会的主题“想象城中村的未来:深圳与纽约”,并发表欢迎致辞,活动正式开始。
活动开始前 ? Erik Bardin
2017UABB介绍
刘晓都,2017深双总策展人,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合伙人,主持建筑师。
作为2017深双总策展人之一,刘晓都向来宾介绍了深双作为游牧式双年展的历史,以及它对深圳城市更新的影响。深圳在短短的35年的城市化中,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而城中村正是城市快速发展与计划经济时代城乡二元体制冲突并融合的产物,它为深圳的移民提供了一个落脚的地方,使之得以开启深圳的新生活。2017第七届深双以“城市共生”为展览主题,主张从根源上对文化、社会、空间层面不同起源、状态、价值观的认同与包容,而城中村空间的价值正是在于其包容性和多元性。2017深双的主展场南头古城见证了“年轻的深圳”1600年的历史。本届深双以城中村问题为载体,探讨深圳乃至世界各个城市当下的城市化问题。
深双总策展人之一,刘晓都 ? Erik Bardin
2017UABB平面设计介绍
Ken Meier,平面设计师,Common Name合伙人。
Ken Meier代表Common Name介绍了本届深双平面设计的理念和生成过程。过去一年中,他们多次到南头古城踏勘,以外来者的身份去辨识深圳这个城市中最有特色的一面,了解深圳城中村非正式却又充满活力的发展历程,并从城市和城中村的现实素材(Visual Fabric)中萃取出视觉设计的元素。这些元素都是由多样化的模块拼合而成的,如各式不同的砖块拼合在一起。他们的设计推演并不是把城中村的特定日常审美复刻到设计中,而是进一步考虑更广泛的国内外观众群体的观展体验。在设计中融入更多元素的同时,也要避免过于复杂而无法被拓展使用。设计在体现自下而上的“非正规”感的同时,也要有“好玩”的感觉,但也注意不能过度消费城中村而把对城中村的直接印象带入设计中。 Common Name提出,要避免设计淹没在城中村的背景中,就需要通过保留城中村视觉元素的多样性,引入秩序的设计方式,形成一个既可以组合成主标识,又可以灵活拆分应用于不同场景的主视觉系统。这些视觉元素将会融入展场,成为视觉标示同时,也使平面设成为一种城市再生的介入手段。
平面设计师Ken Meier ? Erik Bardin
2017UABB平面设计
2013UABB与城市再生式的双年展
Jeffrey Johnson,2013UABB策展人,学者,中国Megacities实验室的创始人,肯塔基大学建筑学院主任。
作为与历届深双都有着密切联系的学者,Jeffrey Johnson介绍了深双展场从华侨城创意文化园OCT LOFT到市民中心再到蛇口的历史,他将深双称为城市再生的催化剂,讲述了历届深双对深圳城市再生的影响。同时Jeffrey Johnson也介绍了2013年深双,城市边缘的展览主题和策展理念。2013年深双在蛇口工业区孚法玻璃工厂旧址(价值工厂)和蛇口客运码头旧仓库(文献仓库)举办。蛇口是一个深圳通往香港的重要关口,针对这样的城市边界,Jeffrey认为“边”是一种“差异(Distinction)”,而“缘”则是一种“机会(Possibilities)”,2013年深双参展作品正是在阐述城市边缘的同时探讨如何在边界创造出更多融合的机会,也借此探讨蛇口工业区城市更新的可能性。
2013深双策展人Jeffrey Johnson ? Erik Bardin
2013深双现场 ? Jeffrey Johnson
2013深双主题声明(Statement) ? Jeffrey Johnson
从鸡到香奈儿
Eva Franch i Gilabert,纽约Storefront for Art and Architecture建筑师、执行董事与首席策展人。
Eva Franch早在2005年第一届深双就以城中村的项目参展。她开场便表明了自己作为双年展的批判者而非辩护人的态度(“I am not someone who defenses biennale,I am someone who denies biennale.”)由她的这句话带出了一个深层的思考——为什么要有双年展?Eva解释道,实际上双年展是一个聚集多样性的平台,把不一样的人、事件和思想带到了同一个空间。世界上大多数双年展都有意无意地促成文化和资本的结合,从而导致绅士化(gentrification)的出现,使得社会底层人士被驱赶。如果说绅士化是无可避免的,本届双年展则希望通过微循环更新等策略,减缓绅士化的进程与其带来的影响。建筑师作为城市的策展人应该为社会弱势群体发声,她希望本届深双不仅仅是建筑界的双年展,更是能够真正地与城中村居民互动的双年展。居民作为受城市变迁影响最直接的群体,应该有机会在深双中了解其所在城市未来的可能性。最后Eva展示了她05年在深圳城中村拍摄的影片,讲述了城中村的价值和在空间上值得纽约等大城市借鉴的方面。
Storefront执行董事Eva Franch ? URBANUS都市实践
多维度的城中村数据平台:南头城中村的测试版
范哲,General System Integration(GSI) CEO,Lotus Lee Inc创意总监。
逄卓,小库研究员,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硕士。
作为年轻一代的深双参展建筑师,范哲和逄卓在活动中介绍了大数据与城中村乃至城市的关系。范哲表示,城市背后的数据并不仅仅体现在空间形态中。在科技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城市正在迈入向公众全方面开放的共享型经济时代,年轻一代的建筑师应当思考如何在大数据时代中汲取(Input)及产出(Output)。逄卓代表小库研究院介绍了建立本届深双线上网络数据平台的四个步骤:收集,分析,表现和仿真。首先,研究团队将通过传统可行的方式收集各类的信息,如利用Wifi-探针收集手机信息,统计人流量,随后将经过分析和整合的数据载入空间模型,并通过手机APP的方式向公众展示,以此达到与观众和居民产生有效互动的效果。最后,研究团队希望通过数据分析识别问题,并把城市更新的几种模式做出仿真对比,以评价多种可能的城市更新模式对社会的影响。
范哲与逄卓 ? Erik Bardin
雪城建筑在深圳
Michael A. Speaks,雪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Michael一直密切关注着深圳乃至中国城市建筑发展,他曾多次带领学生到深圳调研。Michael指出,我们总认为现代化是一个线性发展的过程,而实际上在深圳城中村中,现代化的不同阶段正同时呈现在这片土地上。许多人认为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城市,但只要去到南头古城,你就能发现深圳的根。本届双年展在南头古城举办,恰恰是在颠覆Eva提到的传统双年展的机制,这不仅仅是一次向世界展示城中村的机会,更是一次保护的机会,保护的并不仅仅是它的奇特性,更是它充满生命力和多样化的当代城市生活。
雪城大学院长Michael Speaks ? Erik Bardin
南头古城小中见大
Valerio Morabito,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设计学副教授。
Valerio不久前带领学生在深圳和广州进行了Mapping工作坊。Valerio认为南头古城不是一个由实体空间形成的概念,而是由无数微小的故事组成的场所,每个故事之间环环相扣,由小见大。宾夕法尼亚大学的Mapping工作坊是?个找寻和发现的过程,试图透过微观的视角透视南头古城具象的情态。工作坊自下而上的研究方式并不是对常规设计分析的颠覆,而是提供观察、思考和行动上不同选择方式,透过现象去了解背后的故事和产生机制,每个微小的点最终会引向一个宏大叙事的结构。
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设计副教授Valerio Morabito ? Erik Bardin
非正规发展 纽约与深圳
Adam Frampton,哥伦比亚大学GSAPP助理副教授,Only If主持设计师。
Adam曾多次带领学生到深圳城中村进行深入踏勘与研究,他介绍了几个在城中村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他在研究中思索如何使城中村在发展过程中依然保留其独有的特色,而不是简单的推倒重建。同时Adam提出在讨论深圳城中村问题时,不能忘记纽约也是个有城中村的城市,东村与深圳城中村就是一个有趣的对比。他的参展项目就是尝试重新审视和利用“残留”的不规整用地,把3500多块建筑与建筑之间的“残留”用地重新分类。虽然目前大部分剩余用地都被纽约政府禁止使用,但Adam的研究反映,这9,000,000平方尺的土地将能满足45,000住房需求。除了土地本身能够视作可用的资源,这样狭窄的不规整用地也被Adam视作新居住设计的机会。这个研究项目将会首次在2017深双发布并与观众见面。
Only-If主持建筑师 Adam Frampton ? Erik Bardin
非正规发展研究 ? Adam Frampton
中国农村工作坊:数据挖掘城中村
Travis J. M. Bunt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助理副教授,One Architecture纽约公司总监。
Travis曾在都市实践工作多年,他表示,如刘晓都老师所说,都市实践不仅是一家事务所,更是一所以深圳为背景去思考城市问题的设计学校。Travis和Danil Nagy将在本届深双带领Studio X学生用数据挖掘的方式,归纳并分析出有效的数据,创建起城中村的城市档案。通过数据挖掘,利用关键词,研究团队能够从社交网站、期刊、学术文献等中外媒介里汲取海量关于城中村的数据,最后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分类,如从数据分析观察关键词使用频率的改变,从而分析大众对城中村关注点的改变。Travis分享了一段他与2017深双总策展人之一的孟岩在纽约的谈话:都市实践对城中村有着十几年的研究历史,同样也有无数的国内外学者研究城中村,本届双年展可以对城中村研究进行小结(Close the book),同时可以值此机会创立一个以城中村为关注点的深圳城市档案。
One Architecture纽约公司总监Travis Bunt ? Erik Bardin
Studio X数据挖掘场中村提案 ? Travis J M Bunt
在推广会过程中,还有讨论交流环节,通过讨论与交流,让大家对深双,对城中村有了更深的认识。12月15日,第七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在南头古城等你来。
现场讨论交流环节 ? Erik Bardin
活动嘉宾及团队合照 ? Erik Bardin
关于2017深双
2017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主题为“城市共生(Cities, Grow in Difference)”,由策展人、评论家侯瀚如,URBANUS都市实践创建合伙人、建筑师刘晓都、孟岩(按姓氏拼音排序)共同策展,计划于2017年12月15日在主展场深圳南头古城开幕,同时还将有罗湖、盐田、光明、龙华等城中村实践分展场与主展场形成多区联动与互补。
| 相关阅读 |
深双@北京:艺术家就是来捣乱的
深双@上海 II:城中村的诗与解药
深双@上海 | "城中村,去走一圈都挺刺激的":第一场推广会圆满结束
UABB@柏林&罗马 | 双城论坛:城乡过渡中的多元策略
官 网: www.szhkbiennale.org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