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学术动态(Planning Reviews)”栏目,推介国内外学术书籍和文献、关注国际研究动态和前沿热点、分享规划案例研究。今天推送的是“城乡社区发展与住房建设”专栏的国外期刊文献介绍。(专栏编辑:杨辰)
“东京社区”的社交网络
来源: WISSINK B, HAZELZE A. Social networks in ‘NeighbourhoodTokyo’ [J]. Urban Studies, 2012, 49(7): 1527-1548.
现代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活的规模和速度。其结果是,虽然城市社区过去以居民区为中心,但“社会”已经从“地方”中消失,社区作为社会关系的来源被破坏了。与此同时,强大的地方关系仍然被认为是一个“好”社会的重要标志。因此,除了城市更新政策之外,各政府还在社区层面推行“社区发展”政策。例如,荷兰的Vogelaar社区政策,德国的社会一体化城市计划,以及英国的社区更新战略。尽管存在差异,这些政策都旨在增强居民的社区意识,以增加社会互动,从而解决社会问题。因此有学者警告说,城市空间的变化有可能会邻里政策的实施产生影响。
在日本有许多邻里项目逐步启动,其目的在于增强当地的社交网络。与此同时,许多西方的研究员一再强调,和西方的城市相比,日本的社区邻里关系还是很强大的,主要是因为日本社区居民的社会混合程度较高,是当地的社交网络造就了社会融合。
当然,在日本这样的地方,社会关系的形成并不仅仅发生在邻里之间,换句话说,邻里关系并不是决定它们形式的唯一因素。社会关系有多种来源,各种社会实践也可以影响它们的性质,不同的实践对社会关系的影响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社区发展必须考虑到这种情况。比如在日本的案例中,家庭关系和教育有着重要的结构作用。生活从家庭开始,在这里,孩子们学会了群体的重要性,适宜的公共行为,对和谐的关注,对长辈的尊重,以及男女之间的关系。此外,Peak(2007)表明,在日本学前生活对于学习如何成为团队的一员尤为重要。这直接关系到教师和家长之间以及警察和居民之间的密切关系,向邻居赠送礼物的做法,以及当地节日和葬礼的社会意义。
近几十年来,城市化和现代化在日本社会的实践中出现了巨大而有选择性的转变。日本的城市发展显示了戏剧性的数据统计。在经济快速增长之后,1920 年至1990 年,城市人口从18%上升到78%,达到惊人的8800万人口。到1990年,几乎一半的日本人生活在日本名古屋、大阪或东京的50km范围以内。这种从农村到城市的迁徙有着巨大的空间和社会影响。
我们发现,在日本邻里和社区发展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很大的重视。特别是一些城市理论家们警告说,城市物理空间的碎片化将破坏了社会凝聚力,而解决社会凝聚力下降的药方是邻里关系的发展。这种假设表明,恰当的邻里政策可以促使居民互动,并建立有意义的关系。换句话说,政治家和学者想要在空间上解决社会问题。
但是如今,很多文章都是一些假设,而缺少一些事实依据。而本文则是基于调查项目获得了关于东京社交网络的结论。主要在于回答了三个问题:①东京的社区是否混合;②邻里关系是否形成了当地的社会交往;③混合社区是否导致了混合的社交交往。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首先观察到,东京不同民族居民的居住地呈现了高度的隔离,这看似与结论相反。但是,如果我们选择“收入水平”作为衡量标准,结果则显示出东京的社区是混合的。这不仅仅体现在聚集度较高的山手,下町和郊区,在较低聚集度的个别社区也是如此。当然,它们之间还是有不同的:下町的家庭平均收入明显低于山手和郊区的家庭。其他社区之间的差别更加显著。总之,东京的社区是混合的但并不相同。
针对第二个问题,邻里关系是否形成了当地的社会交往。研究的结论是多重的。首先,我们观察到1/3的受访者在社区里有交往,并且39%受访者的社会交往对象主要来自于社区。通过聚类分析,我们区分了五种居民群体:“邻居”和“小孩照顾者”(占到总样本的41%) 主要依赖社区网络;“中介”(占总样本的23%) 在邻里内外都有接触。在下町的社区中,这三类占据了惊人的75%的受访者,而不是其他地区的60%;“就业者”和“游客”(占总样本的36%) 的社交网络主要在社区外。因此,邻里关系确实在社交网络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老人和有孩子的人。与这个问题相关的第二个重要方面是当地社交网络的来源。23%的居民是通过其他方式而不是社区网络进行交往。“工作关系”在社交网络的凝聚和发展中更加重要。就业者会通过工作进行跨社区的交流。当然,社交也发生在除了工作上的其他方面,比如孩子、兴趣、学校等等。
关于对三个问题,是否混合的社区导致了混合的社交网络。我们得出结论,大部分的社交网络是同质的——仅有25%的样本有混合的社交网络。因此,我们没有发现混合的社区导致了混合的社交网络。
这些结论也许并不让人感到意外,但这些结论确实为日本的社区理论提供了有用的证据。在我们的研究中,本地的社交网络并不包括所有的群体,他们也不总是在运作。在日本城市,人们对本地社区的焦虑是有必要的。与此同时,我们观察到没有本地社交网络的受访者仍然受到社会的束缚,他们只是采用了新的空间方式与外界沟通。邻里项目也许能够为他们的解决方案做出贡献。
对于邻里和社区方面的城市研究,我们的工作也提供了有价值的证据,表明社会融合并不会导致混合的本地社会网络和社会融合。在东京这样复杂的城市环境中,一些团体有本地的社交网络,而另一些人则没有。显然,对于社交网络的发展来说,某些因素(比如工作、时间等限制)比空间距离更重要。那么通过政策来实现社会融合可能不是最好的方式。社会整合的政策至少应该关注其他方面,比如我们研究发现的工作和学校至少是两个重要的因素。
(供稿:姜思伟)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联系@126.com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官方网站:http://www..org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Email: @vip.126.com电话:021-65983507传真:021-65975019微信号: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
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官方网站:http://www..org
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
Email: @vip.126.com
电话:021-65983507
传真:021-65975019
微信号: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