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泉州古城保护发展工作协调组办公室、鲤城区人民政府主办,泉州文旅集团-古城发展公司、黎明职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黎明职业大学文化传播学院、鲤城区致和社工事务所协办,学堂承办的“美丽古城 家园共造”社区营造进阶培训第一阶段,于2017年11月4、5日举办。
参与式设计——泉州古城社造
序
古城,蓝蓝的天空、朵朵白云和古色古香的闽南特色红砖建筑,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泉州是一座活着的古城,它宝贵,就因为他还活着。而这场古城社造的兴起,势必又会为古城注入新的生命力。
根据百度百科的释义,社区营造,日本的宫崎清教授主张将这些营造议题区分为人、文、地、产、景五大类。“人”指的是社区居民的需求的满足、人际关系的经营和生活福祉之创造;“文”指的是社区共同历史文化之延续,艺文活动之经营以及终身学习等;“地”指的是地理环境的保育与特色发扬,在地性的延续;“产”指的是在地产业与经济活动的集体经营,地产的创发与营销等;“景”指的是“社区公共空间”之营造、生活环境的永续经营、独特景观的创造、居民自力营造等。
《社区设计》里有这么一句话:“重新思考社区定义,不只设计空间,更要设计人与人之间的连结”。当一个设计将人与人连结在一起的时候它不会失去意义。社区之中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会让古城保有生命力。那么在这群热情洋溢的社造学员的共同努力下,泉州古城又将诞生什么样的人、文、地、产、景?
实习课
4号下午,第一次实习课开始,依次从社区干部分组,确保每个社区的基层干部都不在同一组,到热心人再到专业者的依次加入,9支由社区干部、规划设计专业者、热心人士或创客三类人共同组成的“三合一团队”实习组合正式诞生。他们将在这一个月里互相磨合而寻求共识。
泉州古城社区营造进阶培训实习课分组。图片来源:邱萍萍
第一组“淘井特工队”,触井生情
组员个个生机勃勃,不管是社区干部,热心人还是专业者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选定开元寺门口的通政社区作为基地。开元寺作为泉州著名景点,是游客并到之处,那么首当其冲的通政社区作为古城的门面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从社区中象征古代泉州中心点的玉泉井为切入点,源自旧时未通自来水,老城区的巷子里,几乎都有水井。旨在通过这个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井”入手,营造能唤起旧时井边的记忆(洗漱、聊天、玩耍等)的公共空间。这么充满情怀的课题,令人期待三周后第一组为我们带来的成果展示。
第一组上实习课。图片来源:邱萍萍
第二组“四不像队”,新桥社区——共食餐厅+共享厨房
第二组队名四不像队,主要关注的是老人问题,所选择的是位于城南老街区的新桥社区,社区主任介绍社区内居住的大多是老人,社区居民凝聚力强,常有搬出去的人家回来与左邻右舍唠家常。该社区的人口组成中独居老人以及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占的比重较大,社区的干部也想通过“共食餐厅+共享厨房”的形式,提供福利给老人们与弱势群体。这样的想法给了小组成员启发,他们企图针对这一点去社区进行走访和做社区志愿者,以期从中能找到好的切入点。
第二组上实习课。图片来源:邱萍萍
第三组“鱼乐队”,鱼乐巷里
“跨越半世纪,营造新社区”是第三组的口号。带着对社造的热忱,他们全组成员在定案前先到新门社区进行走访、探讨,先后走访了泉州皮革厂旧厂房、新门社区甲第巷3号(废弃古宅)、金鱼巷51-1号(黄氏宗祠)、民居(危房)、金鱼巷33号(原住民民宅)。通过不同性质的空间初步勘察,同时金鱼巷目前政府正在进行微改造,该组考虑藉由这个契机启动居民进行参与式设计,因而选择金鱼巷作为社造基地。他们设想将金鱼巷改成为一个文创社区,里面孵化泉州传统手工艺与潮流设计结合的本土文创、泉州慢生活休闲空间、闽南宗祠家风家训文化馆。泉州古城里不仅仅有古老的建筑还要有潮流和时尚——走进巷里、愉悦在古城!
第三组上实习课。图片来源:邱萍萍
场外记
这两天,我有幸以一名观察报道者的身份参与到古城社造的实习课中,借助这一身份,我跳脱出“三合一”团队之外,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各组的讨论。社区干部、热心人、专业者,这三类不同的角色在团队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社区干部——一个城市、一个社区的和谐,尤其在城市里,基础就是社区。由社区干部起带头作用,引导居民理解社区营造的积极作用,与专业人士一起进行参与式设计,这对社区营造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从三组的讨论中,不难发现,社区干部清楚的表达出本社区最缺乏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热心人——社区创客者,怀着满腔对这座城市的热爱而投身社区营造,他们大多已经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在社区的一角营造自己的不一样的场所,这些年轻人群对于新媒体的运用,将会促进古城社造的进行,他们将是社区营造的后期运营团队的主力。
专业者——时代的改变,规划专业者不能在是坐在电脑前画大饼式的规划设计的状态。融入社区,了解居民的需求,收集居民对社区环境的看法,提高居民对社造总体运营工作的认知,都将是一名专业者应具备的工作。用专业知识为社区排忧解难,这大概就是夏铸九老师所说的接地气吧。
“三合一团队”示意图。图片来源:邱萍萍绘制
面对真实的挑战,透过多种跨域合作的方式,深刻的参与不仅可以改变空间,也会改变参与者。参与者通过不停的探讨而寻求共识,这也是一个不停追求真实的过程。即,“参与式设计”不只是让“居民因参与而改变”,更是“专业者因参与而改变”,双方都在参与过程中深刻学习和反省,继而有所改变。当双方在磨合中寻得共识,才会有所谓成功的社区营造吧。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投稿/contribution@xiangchoujingji.com
联系电话/86 21 59573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