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词林社区的复杂性,义乌重点选取社区中具有代表性的词林四小区先行启动提升规划(图1),并运用沟通式规划方法。规划的技术路线如图2所示。


(1)技术要点1—— 培养公众参与能力,促进深入沟通和目标实现。社区的核心是人,故社区提升的关键是人的提升,包括提升业主的素质,提高业主参与社区规划和建设的能力,集中群众智慧和力量,成立自治组织,形成业主自治的长效机制等,这是推进社区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首先,从意愿参与的角度出发,营造各界参与的舆论,激发公众主动参与的意识。由义乌市委宣传部牵头,广泛宣传并营造氛围,通过在义乌全市组织开展《我要什么样的社区》大讨论和《我为社区献一计》网络征集系列活动,组织社会各界开展座谈会,深入探讨。同时,由义乌统计局调查队在全市开展社区规划建设的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市民意愿。
其次,从有能力参与的角度出发,培养公众参与能力,建立公众参与途径。一是促进公众理解,激发其主动参与。由规划专业人员利用通俗易懂的图示、照片和案例等方式,将规划建设内容化繁为简,向居民代表、街头市民和部门工作人员等进行宣讲、解说,为公众介绍先进经验,勾画方案愿景,分析方案利弊,促进公众理解和积极思考,鼓励其针对自己关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针对社区干部、居委会人员和热心市民的要求,由义乌市委牵头举办学习班,邀请规划师进行详细宣讲,促进公众的自我教育,提升其参与能力。二是举行多场座谈会,促进公众参与的深入。
在座谈中,应鼓励公众自由表达诉求,鼓励全员参与、齐动脑筋和深入纳谏,构建公众共同出力的参与式社区规划建设模式。此外,座谈会应由市长挂帅,由市长带领相关部门亲临社区倾听公众意见,回答公众问题,讲解社区建设意图,指导规划编制,充分调动公众的参与热情。
(2) 技术要点 2 —— 搭建开放包容的规划编制平台。由于社区规划涉及的领域较多,需要由规划师牵头各专业人员参与,搭建多专业项目组,同时邀请专家、社区业主和小区居民等,组成顾问和听证组,搭建开放式的规划编制平台(图3)。可见,规划师的角色正在发生着变化,在这里,其不单是规划技术人员和编制执行者,更重要的是作为规划编制和沟通协调的组织者、媒介与纽带。规划师要借助该平台,倾听社区各利益方和规划参与方的不同声音,宣讲规划意图;通过讨论、辩论和协调,解决矛盾和冲突,平衡各方的利益诉求,使其相互理解,达成共识;引导各方主动参与,并对其意见进行综合和采纳,整合各专业和专家的技术要求,形成最可行的规划方案。

(3)技术要点3—— 建立沟通式规划机制。规划编制平台建立后,规划编制的四个阶段得到了有效推动(图4)。通过规划编制平台,常设各阶段会议、固定会议室和社区事务办公室,并以媒体发布、规划师宣讲、居民小组讨论和直接单向沟通等方式广泛征集公众意见和建议,统一思想,最有效地推进规划编制。由于沟通过程的公平、开放和自由,各种权力在探讨、商议和辩论中趋于相对均衡,规划方案最终趋向最合理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