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河北发布《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河北省“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以及河北省长张庆伟关于《建议》的说明。按照《意见》要求,未来五年,河北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到2020年突破4万亿元。其中,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贯穿整个“十三五”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河北在京津冀发展中的空间布局,《建议》在明确河北五大功能区的基础上,正式公布了河北省内各城市在京津冀中的定位。去年4月河北曾发布《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提出过包括石家庄在内的部分城市职能,此次《意见》则进一步对河北11个地级市的定位予以了明确。
“作为省政府文件这是第一次公布各市的定位。”原河北社科院副院长杨连云告诉记者,虽然此前民间曾多次研究河北省内各地定位,但没有正式文件细化和完整。
在按照主体功能区、环京津核心功能区、沿海率先发展区、冀中南功能拓展区、冀西北生态涵养区等五个功能区划分的基础上,《意见》对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张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岛、沧州、邢台、衡水等在内的11个地级市,以及定州、辛集等特色功能节点城市,对其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做了详细规定。
“功能定位的明确实际就是理清了各地在京津冀中的分工。”在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李峰博士看来,这一方面是基于前期河北“一区三基地”整体定位的基础;另一方面则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动的同时,需要根据各地比较优势来承接不同产业,避免恶性竞争和同质化竞争。
李峰说,去年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普遍探讨的问题是,北京能转出什么;而今年则更多涉及河北能承接什么?“所以,这次《意见》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精准’两次”,包括精准确定功能分区,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精准打造发展平台和载体等。
转自沧州日报 综合《河北日报》等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