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栋艳
[他们说]
“有情怀的社会学资深爱好者”
“文采飞扬的御用文人”
“革命女文青标配”
[她说]
我是陶栋艳,伏帝魔八年,成为一名“城市规划+人文地理学+经济学”的“杂食动物”。在大北京的城乡结合部扎根两年的田野调查,教会我对城市怀揣温情注视,而马克思主义城市研究的学术探索,则为我打开了解构城市的思考视角。
来到上规院,以一个专业人的身份重新回到家乡和投身家乡的规划,期望学以致用,用以成长。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一方面在工作室的读书活动中历练理论的头脑,另一方面也在各类课题和项目中积累着实践的经验。两年还很短,人生和职业的道路刚刚打开,期望未来能一直以学习的态度要求自己,以敬畏之心对待规划工作,对生活报以好奇热情,对世界保有谦卑敬意。就像奥地利诗人里尔克说,“一个世界将要展现在你的面前,一个世界的幸福、丰富、不可捉摸的伟大。”
[她写]
《巴黎1848-1871:空间的“主动时刻”|读<巴黎城记>》
“90后的老干部”
“遍访名山大寺的云游少年”
“爱好吞食史料,常逛孔夫子旧书网”
[他说]
我是琚立宁,本科专业是建筑学,硕士选择城乡规划。在我看来,城乡规划工作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要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子孙负责。譬如我正在参与的一个规划项目,它坐落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的珠穆朗玛峰脚下,这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新城,也很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海拔最高的规划。如何呵护脆弱的生态环境、适应艰苦的自然条件、保护传承藏族厚重的传统文化,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稍有疏漏,我们都将愧对当地藏民同胞的嘱托,愧对历史交付的使命。
闲暇时间我喜欢看书,各类题材的都看,因为我总觉得万事相通,多多参悟、融会贯通就会有益处。例如,年初我认真读了一本叫《政治的人生》的日记集,从中就能领悟到作者在时间安排、逻辑思维等方面的特点,受益匪浅。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读书笔记。
[他写]
《和平养无限天机|读王沪宁<政治的人生>》
“乖巧甜美”的“全院第二年轻”
科研质量的“管理担当”
“为院科技论坛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
我的专业背景是同济规划本科毕业,目前是技审中心的学徒一名,部门各项业务均有涉及。作为管理学徒和新手规划师,在观察、实践和思考中积累并成长,时常提醒自己要关注城市、体验城市、关爱城市;期待在上规院的更多经历和历练。
《每天到茶馆喝茶,竟然是弱者的反抗|王笛<走进中国城市内部>》
杨汀 ?
“学习能力超强的十项全能”
“井井有条的生活家”
工作室“当仁不让的颜值担当”
我是杨汀,刚刚步入规划行业的一枚新手。经过辗转于京沪之间的7年规划专业学习,很荣幸加入上规院这个大家庭。我喜欢挑战,渴望突破,正在参与长三角、边疆等多地规划工作,在规划工作第一线的实践中成长积累。工作中必定会经历迷惘与困惑,希望可以通过积累不断的探求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并在微小的进步中渐渐成长。万里澄澈,一心愈精而愈谨;一心凝聚,则万理愈通而愈流。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挑战,期待并努力着。
《城市公共空间的“维基解密”|读<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杜斯卿
“行走的植物学词典”
“有条不紊的工作能手”
办公室的“爱心小天使”
我本科就读于同济大学景观系,研究生在UCL读城市设计。毕业回国工作,最开始三年的项目实践聚焦城市设计领域,类型包括社区、商业中心、工业遗产改造、产业园区等。来到规划院的一年多,参与的项目更宏观,类型更多样,领域更广泛。现在每天一点一滴的积累,正是我在向成为一名合格的城市规划师而做的努力:在学生阶段不能完全理解的事,在项目的实践中渐渐有了答案;有些当年老师语重心长说给我们的话,到现在才开始慢慢理解。老师们总说,“专业要十年入门,希望你们早点开窍”,而我希望自己在城市规划从业之路上,保持独立的思考,坚持点滴的积累,不停下前行的脚步。
《到底什么样的街道,才称得上“伟大”|读<伟大的街道>》
“拍戏喝茶带团队,不油腻中年人的标配三件套”
“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且为此不断付出”
“完美主义标准打底,理想主义情怀加持”
“怀揣赤诚之心,城市规划的守夜人”
“工作勤恳脾气倔——老黄牛一头”
照片里除了上文以外的那位,就是我。就像一个规划作品一样,规划师只应融入其中。
世界不是永远洒满阳光,工作室核心团队那么年轻,那么美好,愿我们都能永葆初心,始终前行在服务城市、服务人民的路上。
《前有狼,后有虎,规划只剩一条路》
策划:陶栋艳
撰稿:陶栋艳 琚立宁 徐陈佳 杨汀 杜斯卿 骆悰
摄影:骆悰 奚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