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以下简称“深双”)从2005年“城市开门”到2017年“城市共生”,已经经历7届。从最初的华侨城OCT-LOFT到市民中心,再到蛇口片区直到今年进入南头古城,逐渐形成一种“城市游牧”式的展览方式(2017总策展语)。深双以城市为主题,通过展览的策略性介入,试图探讨和解决中国特有的城市化问题,利用展览为起点重新激活展览场地的方式,差异化地存在于世界的双年展家族中。
迳口社区 ?张超工作室
展览信息
展览主题:迳口复兴
展览时间:2017年12月23日-2018年2月4日
展览地点:光明新区迳口社区
策展人:尹毓俊
联合策展人:亚妮
影像单元联合策展人:王宏伟 冯宇
策展团队:周丽华,陈晴璐,周天琦,陈楠
宣传及展览出版物:董超媚 何玉芬
平面视觉:SURE DESIGN 烁设计
展览介绍
展览进入自然村落
最近十年,光明新区的自然村落与新区高速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是深圳作为特区在过去30年的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光明新城建设与在地乡村城市化之间微妙的关系,好比90年代初深圳特区内国有土地快速建设与城中村空间迅速膨胀的前期。但是,这种粗放式的发展已经不可能再重复出现在新区内,新区城市化在细致的规划下持续发展,而自然村落却保持着一种闲适却逐渐走向衰败的状态。未来必然会面对村落与新城之间由其空间关系特征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学、城市化、居住群体流动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城市问题。因此本届深双光明分展场以此问题为起点,通过展览进入自然村落的方式,作为探讨新区村落与新城发展的 “共生”起点。
本届光明新区分展场位于新区内高密度新城与自然山水之间的过渡区域——迳口社区。迳口村始建于元朝,是黄氏族人为躲避战乱从南雄珠玑巷(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为中原人士迁入岭南的集散地)搬迁而来。由于社区内98%以上面积位于生态线以内,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部分居民还保持着传统务农耕作的生活方式,社区内还保留着大量养殖基地,如鱼塘、农田、荔枝林等。除农业生产外,整个村落也保存了其原始的空间肌理,居民的宗祠和典型的清代民居仍然是村民活动和生活的中心。但是,也因为社区发展方式单一,逐渐产生了年轻群体流失,老龄人驻守等问题,面临衰败的现状。
黄氏宗祠 ?张超工作室
迳口民居 ?张超工作室
从“趣城迳口”出发到深双舞台
分展场的场地起源于由张宇星博士、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朱震龙所长、南沙原创刘珩博士,共同发起的“趣城迳口”计划。针对迳口社区的现状,计划通过一系列公共空间的介入,重新梳理社区空间结构,引入丰富多样的生活场所从而激活社区。“趣城计划”的介入和实施,为社区内的公共空间激活以及新生活场所营造提供了一个再生的框架。因此,策展团队认为,双年展的介入是延续“趣城迳口”空间介入计划的契机,是一个探索普遍的乡村发展与城市发展的矛盾、乡村衰败和再利用问题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展览将以场地的激活以及活动事件的介入,重新利用社区内人居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价值,为社区的自我演进和文化再生产提供一个再生的起点。
趣城迳口计划总平面 ?南沙原创
戏台 ?南沙原创
亲水广场 ?普集建筑
“迳口复兴”通过将城市建筑主题的展览与丰富的展期活动,以及艺术家的社区文化创造三者并置的方式,试图寻找展览与社区的关系。一方面“城乡激活”板块以文献展览方式,为社区再造提供案例、智库、策略和研究支撑。其中包括中国、日本、台湾地区等社区营造、村落再生的成功案例,也包括新城区建设与本地栖居群落的共生发展研究。另一方面,“田园-生活”板块通过艺术家、农业发展专家、城市研究学者、建筑师与民间团队等活动组织方,在展期内组织农业讲习所、户外电影放映、声音工作坊等促进展览与本地居民互动的活动,试图以活动事件建立专业展览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再者,本届双年展通过引入装置艺术家、独立电影导演等方式,试图将迳口社区以及光明新区不被大众所熟知的丰厚历史、在地文化焕然一新地呈现于深双舞台。
迳口社区空间结构
展场空间结构
共融共生,再造田园社区
“迳口复兴”——光明新区分展场以“趣城迳口”计划为展场空间框架,以文献展览、活动事件以及在地文化的生产为内容,融合到社区内的公共空间。展览的目的是将内容像活化元素一样注入社区空间当中,重新挖掘空间的价值,彰显社区的独特性。因此,此次分展场的展览作为探寻问题的起点和方法,并不是城市问题的总结和定案。“迳口复兴”试图通过游牧式展览与社区在地的文脉结合,相互激活,打开一条村落与新城建设“共融共生”的道路,再造田园社区。
作品及参展人信息
01
作品:趣城迳口
参展机构: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NODE)+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UPDIS)
刘珩,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NODE)创建人、主持建筑师,瑞士苏黎世联邦高等理工学校(ETH)客座教授 2015 – 2016,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兼任副教授。
黄卫东,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02
作品:富阳场口镇东梓关杭派农居
参展机构:gad杰地设计(杭州)
孟凡浩,gad杰地设计(杭州)合伙人、设计总监,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工程师。
03
作品:郝堂茶人家
参展机构:孙君工作室
孙君,孙君工作室创始人,北京绿十字创始人、总顾问,中国乡村建设领军人物、中国本土规划与设计学派开创人。
04
作品:西井峪村
参展机构:HHDFUN 建筑设计事务所
HHDFUN 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王振飞、王鹿鸣于2007年毕业于荷兰贝尔拉格学院(Berlage Institute), 2008年创立事务所。
05
作品:迪化街计划
参展人:丘如华
丘如华,台湾历史资源经理学会秘书长。
06
作品:向南方学习:水牛建筑师事务所的乡村实践
参展人:陈永兴
陈永兴,建筑师、水牛建筑师事务所主持人、台南艺术大学助理教授。
07
作品:里院
参展机构:里埕设计工坊
陈书毅、李秀秀是LEECHEN STUDIO里埕设计工坊创建人、景观建筑师 、金门珠山小区发展协会理事 、金门县村落复兴协会共同创会人、台湾2014第二届ADA新锐建筑奖、2015年老屋欣力典范赏。
08
作品:城乡共有
参展人:王飞
王飞,美国雪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理学硕士课程主任、助理教授,加十建筑设计机构创始合伙人,FWStudio创始人。
09
作品:Reengineering of my tiny home village in a small island 再造岛上小村庄
参展人:濵 庆和(Yoshikazu Hama)
Yoshikazu Hama,Sankyo石油有限公司总裁,长崎县福田地区社区议会副主席。
10
作品:光明十年
参展机构:深圳城市发展促进中心(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
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市海洋局)直接领导下相对独立运作的公共非盈利机构。
11
作品:检查清单或实地检查?光明新区设计研究
参展机构:荷兰国际新城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New Town Institute,INTI)
琳达·弗拉森罗德(Linda Vlassenrood),荷兰国际新城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New Town Institute,INTI)中国项目总监。
12
作品:新青年公社
参展机构:META- PROJECT
王硕,META-工作室、 META-跨界研究院创始人,云创生活联合创始人,建筑师,城市研究学者,策展人。
13
作品:城中村建筑立面
参展人:孙海霆
孙海霆,北京垣冶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合伙人、主持建筑师。
14
作品:“一线天”装置+影像
参展人:武权
武权,艺术家,从事视觉和听觉艺术创作多年。工作范畴包括绘画、设计、电影、实验影像、装置、即兴音乐和声音艺术。
15
作品:Representing-Projecting:A site-specific performance for Jingkou Villager
参展人:香港大学团队
邓信惠,美国注册景观师,麻省理工学院城市研究与规划学系在读博士生。
陆小璇,博士、 香港大学建筑学系园境建筑学部讲师。
黄明健,美国注册建筑师,设计聚合工作室 (Design Hub)联合创始人。
16
作品:影像
参展人:邱炯炯
邱炯炯,当代艺术家、独立电影导演。
17
参展人:王湛
王湛,青年女导演,致力于用其独特的视觉风格,创作关于个人成长,社会问题,哲学思考,文学性的启发深思电影。
18
作品:乡村舞蹈工作坊
参展人:李凝
李凝,中国肢体剧场及实验电影领域的重要人物,1997年成立“凌云焰肢体游击队”剧团,20年来始终进行着中国剧场和电影界最前沿的探索研究。
19
作品:回响行动
参展人:小河
小河,极具实验色彩的另类民谣歌手,“美好药店”乐队主唱。
关于2017深双
2017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主题为“城市共生(Cities, Grow in Difference)”计划于2017年12月15日在主展场深圳南头古城开幕,同时还将有罗湖、盐田、光明、龙华等城中村实践分展场与主展场形成多区联动与互补。
| 相关阅读 |
深双进村,城市共生——2017 UABB第一次新闻发布会
2017UABB主展场参展人名单正式公布!
分展场 | 故乡与他乡,来虔贞女校听迁徙的故事
分展场 | “1+10”微改造,五大建筑团队打造盐田新滋味
分展场 | 村-城突围!寻找400年古村的新价值
官 网: www.szhkbiennale.org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