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庄处境有多难?
“风烛残年”、“破败不堪”、“从昔日的辉煌到如今的落魄”这样的词来形容百万庄再恰当不过了。话不多说,以图为证。
1. 年久失修,严重的年久失修!这个中国最早的居住小区竟然在六十年内没有大修过。
图1 生锈的管道
图2 处于暴露状态的老旧管道
小区的各种管道生锈破损无法使用,最早的下水管道都是石瓦制作,超龄服役了60年已经完全老化一楼上下水堵塞严重,有的化粪池处于暴露状态,夏天恶臭难闻。
图3 百万庄的屋顶
小区的屋顶没有保温层,防水层也完全老化,有的屋顶已经杂草丛生,寒冷和漏雨是顶楼住户的难题。
最重要的还是居民忧心忡忡的安全问题,小区是砖石结构,很多砖缝之间的砂浆都已经粉化了。有的居民装修的时候,电钻都不敢往墙上打,装修工人说砖都酥了。至于能否居住,有多大安全隐患,是不是危楼,并没有权威部门的公开检查报告。
2. 环境破败,私搭乱建、杂草丛生,随处停车。
图4 被废弃物堆满的活动空间
小区规划设计的活动空间被一层的住户围起来放置废弃物或者围成停车场。非常有碍观瞻。
由于没有物业管理,小区的树木没有维护,杂草丛生,树木根系破坏下水道,无法维修。下水道内更是滋生蚊虫,百万庄小区可能是全北京唯一一个冬天用蚊帐的小区了。
近年来,私家车增多,虽然百万庄老年人居多,并没有什么车辆,但是由于组团间道路是市政路,所以成了周边单位的停车场,对居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居民都忍受不了环境的破败纷纷搬走,别说什么共和国第一小区了,就和北京市内普通的老旧小区相比较,百万庄也算是萧条的了。
百万庄价值有多大?
作为 “共和国第一住区”的百万庄小区,历史价值是闪亮的,从来没有被掩盖,请允许再概括一遍:
1. 百万庄小区是新中国建立早期首都规划建设的实物见证,全面反映了这一时期北京规划建设理念和实践,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
2. 百万庄小区是社会主义初期生产生活方式的典型空间载体,很多著名学者、国家领导人长期居住生活于此,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3. 百万庄小区是西方现代规划建筑理论与我国传统文化结合的最早尝试,其将现代功能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实践,对我国现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发展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既然这么珍贵,为什么又那么破败?
权属问题:
这得从小区的历史讲起。
百万庄小区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各部委配套的宿舍区。小区规划有8个组团,每个组团是一个部委的宿舍,主要是建设部、地质部、机械部、航天部等等。
随着几十年来的部委调整,有的部委被撤销、合并,因此有的组团没有了直属单位来维护。有的部委一直在,比如住建部和地质部,但是主要是小的维修,对于上下水堵塞、屋顶漏雨、管道爆裂等系统问题无法进行整体维修。原因是整个百万庄小区的权属是国管局,国管局才是百万庄真正的家长。但是这位家长在近十年之内对百万庄的态度并不明朗。
拆迁传闻:
在2003年时候国管局做过设想,希望能拆除百万庄重建高层住宅解决公务员宿舍问题,但是遭到了居民和社会各界的反对,后来就不了了之。
到现在,一直处于等待状态,居民们十多年不敢装修,总怕随时被拆掉,然而一等就是十几年。现在居民都麻木,没有任何对百万庄未来的确切消息,各种渠道的反映都石沉大海,谁都说不算,居民也懒得反映了。
身份不定:
目前,不仅国际上,就连国内其他城市,五十年代的工厂、小区都会被作为历史街区保护起来。但是作为新中国第一小区的百万庄小区由于种种原因却没有被列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名单。
百万庄小区一直属于比较敏感的话题,地理位置位于北京市但是隶属于国管局,这个身份或许让很多北京市的部门难以直接参与。
难道没人呼吁保护、进行关注吗?
其实,建筑规划行业内人员一直关注百万庄。
在2015年,成立“爱上百万庄”志愿者小组,呼吁能把百万庄小区列为历史文化街区。有了保护的“金刚罩”,就有名正言顺的资金来进行专业维修,不至于被居民零散的修缮失去了风貌。
2015年底志愿者小组在行业媒体内联合发布了点击量超过10万的呼吁文章《生死未卜,百万庄小区会被保护吗?》。
次年,瞭望新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澎湃新闻、瞭望东方周刊等媒体也刊登了相关文章,清华大学王丽方教授作为政协委员也提交了保护百万庄的提案。“庄粉”们一直在期盼,希望明天更美好。
除了呼吁期盼以外,志愿者们采取两条腿走路方式:如果百万庄小区保护下来了,很快就会有很多高水平的设计力量介入,不用担心失去建筑风貌;如果保护不下来,那么很多软性的、没人关注的财富需要投入整理。
志愿者小组开展了“居民口述史”活动,在2016年底举行了“百万庄60年”展览,收集居民故事和老照片,整理了十五万字的百万庄资料。
图5 百万庄60年展
原百万庄居民、央视编导骆幼伟开始义务进行“百万庄60年60人”故事的采访工作。
图6 百万庄60年展现场
万一哪天真的拆除了,至少还有文字、图片资料。这些工作可以让百万庄能够以另外的形式传承下来。
图7 参观者给百万庄60年展的留言
然而,把百万庄小区实物作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起来,这才是我们这些规划师、建筑师背景的志愿者们的心愿。
只有保护下来加以修缮,让居民过上与时代相符的生活,居民的心思才能安定下来,才能传承历史,筑梦家园。
听起来多么简单清晰的设想,实现起来却漫漫无期。
苍老的百万庄还能等多久?
2017年,住建部发文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各地开展了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潜在对象进行摸底的工作。目前,还没有最后确认,也不知道命运多舛的百万庄是否被纳入进来。
大前天,12月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工作座谈会。部长王蒙徽强调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王部长认为,老旧小区改造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有利于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延续历史文脉,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其实,前几年,北京市已经开展了老旧小区改造行动,国管局也对其隶属的部分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但是百万庄没有在名单里。
这个历经磨难但是不失风华的新中国第一小区、这个与住建部一路之隔的规划设计典范小区却没有得到自己同事、同行的关注和保护,一直在无奈的蒙尘沉默。真希望有一天那些读过《城市规划原理》的住建部领导们过马路看看教科书里的样本现在是什么模样。
图8 蔡奇书记和陈吉宁市长来到百万庄小区
昨天,12月3日,北京市蔡奇书记和陈吉宁市长先行一步来到百万庄小区,看着两位干练的领导出现在熟悉的红砖楼前,真是感慨万千。
不知道蔡书记是否知道百万庄的价值,是否看到了年久失修的衰败和辉煌不再的难言?是否可以为北京留住城市发展中重要的的历史记忆,是否可以切实的改善民生,让百万庄得以保存?
同一天晚上10点,新华社发布“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单”,百万庄小区榜上有名!终于,百万庄小区在建筑界和文物界得到了官方的肯定,堂堂正正的出现在应有的名录里了。“庄粉”们激动之余也有遗憾:规划界还欠百万庄应有的身份——历史文化街区。
图9 百万庄居民花园及自题诗
还需要经历多久的等待?百万庄是否能被珍视?苍老的百万庄还能坚持多久?那些经历风雪的百万庄居民给出了答案,他们一直默默的乐观的坚守着——园小春常在。百万庄加油!
—最有理想的规划师在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
我们是来自中国两岸四地规划工作一线的青年规划师,我们认为规划师应当心怀理想。我们强调原创,提供独立思考的专业平台和催化创新思想的熔炉。
我们崇尚硅谷马车轮酒吧的“非正式交流氛围”,它曾是硅谷奇迹最神秘的催化剂。我们营造规划行业的非正式交流广场--U-AGORA,希望在这个广场上远瞻前沿,近接地气,呼应时代。
我们真诚期待你的参与。欢迎投稿,参加或发起活动。我们的微信号:;邮箱:chinayouthunion15@163.com;联系人:屈先生13611052671。同时敬请关注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