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新材料层出不穷的现代社会,还有很多的建筑师偏爱砖材,接地气,也能很高大上。

对建筑来说,质感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内心体验和感官感受,而砖带给人的一种独特的质感,一种稳重踏实的感觉。在立面感受上虚实对比,层次分明。

同样是砖材,既可以规规矩矩,板板正正,也可以突破常规,大炫技能。老实的砖块也可以建造出不一样的美丽。

传统的240*120*60的红砖有三种比较大众的砌筑方法:一顺一丁、三顺一丁、梅花丁。

但这些怎么能让脑洞大开的设计师满足呢,自然要解锁更多的砌筑方法,才能让砖砌建筑大放异彩。
盘点那些典型的砖结构建筑

宁波博物馆立面砖瓦交错,开窗毫无规律,但却与整体保持着某种和谐,像是一座老宅,青砖包裹,与世无争。
这些青砖是散发活力的,继续它作为建筑材料为人挡风避雨的使命,而非仅为了装饰而存在,为了形式上的“传承”而“传承”。外形上低调内敛却又不失灵气的建筑。
上海世博会第四展馆——国内砖表皮化图像化的极致作品!

上海世博会设计的展馆原本是20世纪70年代的一座工厂。
设计意在采用原有建筑的结构和材料,移除一半的废料,拆除了原有的墙体,将回收的砖按一定的图案顺次堆叠在一起。
此外,还为展馆增添了天窗,引入更多自然风和阳光,屋顶造型也设计的随性自由。砖材让建筑看起来更质朴,更接地气,更具本土特色。

乌拉圭建筑师艾拉迪欧·迪斯特是一个建筑鬼才,擅长将红砖、大跨、直纹扭曲面、低成本等具有完全相反意向的关键词联系在一起,使材料、结构和形式自然的融合。
埃拉迪欧工人基督教堂是典型的代表作,使用了两片呈波浪状的直纹扭曲面支撑起了大跨度无梁拱顶,波浪起伏的外表让人感受到建筑的巨大力量。
整个建筑的横剖面就是简支体系的受力分析图,通过分析墙体的受力原理在形式上进行预应力施加。墙身蜿蜒连绵且达到了最薄,和屋顶交错成为完整的结构体系。
红砖教堂很好地验证了艾拉迪欧·迪斯特对建筑的追求:“轻盈而不知疲倦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