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曹康、何奕苇等关于城市交通研究的文章题目为《土地使用与轨道交通的空间适配探讨》,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作者以深圳地铁2号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沿线土地使用与轨道交通客流的实证分析,探讨土地使用与轨道交通的空间适配问题。研究发现,地铁2号线的客流与站点地区的土地使用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主要表现为:(1)功能影响。出行的流动主要发生在居住型站点与混合型站点或就业型站点之间;(2)密度影响。站点客流量与站点地区开发密度有正相关性,但高密度开发并不必然生成较高的站点客流量;(3)距离影响。客源大都分布在500m步行可达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中国城市实现土地使用与轨道交通的空间适配不宜简单应用TOD模式的高密度开发、土地混合使用、宜人的步行环境等原则,而应该结合中国城市发展的现实状况,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站点周边地区潜在的轨道交通使用者密度而非单纯的开发密度;(2)在促进站点周边土地混合使用的基础上,平衡线路乃至线网上不同类型站点的数量与布局;(3)优化轨道交通的自行车和公交接驳服务来扩展轨道站点的服务圈层。
▲ 图 | 深圳地铁2号线29个站点周边500m开发状况构成
Fig | Composition of land use types within 500m around the stations on Shenzhen Subway Line 2
资料来源:根据GIS统计数据自绘。
▲ 表 | 深圳地铁2号线站点周边500m开发量、开发构成及站点分类
Tab | Development volume, compos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stations on Shenzhen Subway Line 2 within 500m
▲ 图 | 深圳地铁2号线各站点全日客流量与500m范围内建筑量概况
Fig | transit passengers flow per day and building floor area within 500m of the stations on Shenzhen Subway Line 2
▲ 图 | 深圳地铁2号线各站点早高峰客流
Fig | Rail transit passengers flow of the stations on Shenzhen Subway Line 2 during morning peak
▲ 图 | 深圳地铁2号线各站点晚高峰客流
Fig | Rail transit passengers flow of the stations on Shenzhen Subway Line 2 during evening peak
▲ 图 | 被访使用者的出行目的地分布
Fig | Distribution of destinations for surveyed rail transit users
▲ 图 | 海月站与景田站周边土地使用
Fig | Land use around Haiyue and Jingtian metro stations
▲ 图 | 海月站与景田站周边住区房价特征
Fig | House price around Haiyue and Jingtian metro stations
▲ 图 | 被访使用者的居住状况与家庭小汽车拥有情况
Fig | Residential status and ownership of private cars of surveyed rail transit users
——————————————了解更多《》杂志信息,搜索微信号“”或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