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2020年愿景目标》提出,打造生态安全、环境优美和富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珠三角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珠三角城市群在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目前,珠三角已建成全国覆盖面积最大、受惠人数最多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群,并正向率先建成绿色生态城市群及国家森林城市群等目标迈进。
在日前举办的“第五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期间,发布了《珠三角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2020年愿景目标》,旨在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携手港澳地区打造生态安全、环境优美、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绿色产业体系逐步形成
《珠三角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2020年愿景目标》提出,珠三角地区到2020年基本形成绿色产业体系,积极培育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资源能源利用更加低碳高效,地区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7006万吨以内,单位GDP碳排放强度降至0.457吨二氧化碳/万元,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6%;新能源公交车保有量占比超85%;珠三角9市全部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面实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PM2.5年均浓度不高于34微克/立方米;珠三角9市率先推广碳普惠制,引导形成全社会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的良好氛围,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珠三角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新路。
“当前全球能源环境资源以及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一大课题。近年来,珠三角城市群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张爱军说。
“工业是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产生的主要领域,全省工业能耗约占全社会用能的6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重金属等污染物大部分来源于工业领域。因此,我们将推动工业绿色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何荣介绍,通过狠抓用能单位管理、淘汰落后产能、建设能源管理中心及开展行业能效对标活动等系列举措,珠三角地区工业效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统计显示,“十二五”时期,珠三角地区630家重点用能单位累计实现节能1049万吨标准煤。2013年以来,珠三角地区累计完成电机能效提升1085万千瓦,注塑机改造14282台,实现节电约54.3亿千瓦时。珠三角大气PM2.5年均浓度在国家三大重点防控区中率先整体达标,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超额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减排目标任务,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强度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绿色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
“用循环经济理念改造存量、构建增量,促进企业间、园区间、产业间耦合共生,已逐步成为各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布局的普遍共识。”何荣表示。目前,在珠三角地区,广州正在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城市正在创建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37个园区正在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其中广州经济开发区、深圳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深圳坪山园区、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惠州大亚湾产业园等5个园区列入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十三五”期间,广东省将力争再推100个园区改造。
“绿色转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经济转型,绿色低碳发展亟须成为新动能。”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分析指出,中国正从数量规模转向提高质量、系统创新和结构升级、绿色转型发展。珠三角的转型起步更早一些,珠三角城市群的低碳发展也走在全国前列。
国际低碳城所在地深圳市龙岗区就是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绿色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自2012年8月份启动规划建设以来,深圳市龙岗区在产业引进、规划设计、基础设施等方面相继发力,围绕推进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与产业化发展,成功引进了柔宇科技产业化基地、中物功能材料研究院产业化基地、中欧合作示范项目德国小镇(环德城)、太空科技南方中心“三位一体”项目(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太空科技学院、航天科普公园)、“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中美低碳建筑与社区创新实验中心等一批高端研发机构和优质产业项目。据统计,国际低碳城共引进规模以上高新企业44家,总产值达274.03亿元。得益于低碳城的规划建设,裕同包装、美高、正德等7家企业成功上市,上市企业数达到13家。
从2013年首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开始,近5年来龙岗区地方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2143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3177亿元;与此同时,万元GDP能耗从2013年的0.458吨标准煤下降到2016年的0.231吨标准煤,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低碳绿色同步好转的新路。
发展与美丽双赢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珠三角地区正逐步实现发展与美丽的双赢。张爱军表示:“在这块土地上,我们处处有树有林,时时有绿有花。”目前,珠三角地区森林覆盖率51.6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2平方米。力争到2018年,珠三角9市全部达到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标准;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群。
张爱军提出,未来珠三角地区要全面做好绿色低碳相关发展工作,打造出经济新常态下的绿色发展新引擎,加快形成珠三角绿色发展新格局。要在加快建设绿色产业体系,积极推进环境污染治理的同时,引导培育绿色消费新方式,携手港澳构建绿色低碳大湾区及城市群,完善城市间的创新合作机制,加强绿色领域的交流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覆盖了珠三角9市和港澳地区,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能力更加突出,有条件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绿色低碳和世界级的绿色低碳城市群。”张爱军进一步指出,我们要不断地完善创新合作机制,促进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加强绿色低碳领域的交流合作。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总框架下,进一步突出产业、交通、能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绿色低碳的一体化事项,形成规划合力,共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阳腾
注:本内容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转载注明来源,十分感谢作者的悉心编写与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交流学习使用。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规划师》近期文章推荐(点击蓝字可查看原文链接)
【规划师论坛1】欧洲城市街区制在中国的适应性研究:理论与实践
【规划师论坛2】新时期下“街区开放”的理论认识及技术探索
【规划师论坛3】路权共享导向的开放街区规划设计策略
【规划师论坛4】“小街区规制”——“街区制”的成都实践
【规划师论坛5】居民主观感受视角下的广州保障房住区空间共享
【规划师论坛6】山地城市中心区街区更新过程中的空间开放与共享
【NEW BOOK】《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广西新型城镇规划建设研究:理论与实践》
【PM】综合管廊建设的“三级架构”运营模式研究
【PM】天津滨海新区公共空间规划管理机制研究
【专题研究1】空间规划实践的重心转移: 从用地协调到共治规则的建立
【专题研究2】面向专项规划整合的空间规划方法探索——以广州市“多规合一”工作为例
【专题研究3】多方博弈下的佛山市南海区“多规合一” 空间管制实施路径
【资讯】《规划师》?咸阳论坛(2017)通知
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规划师》杂志
《规划师》杂志社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邮箱:planner@21cn.net
网址:www.planners.com.cn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更
多
精
彩
请猛戳二维码
公众号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