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进一步反思:这个过程中政府该承担什么角色呢?
最近几年我经常参加一些智慧城市论坛和大数据论坛。我发现大家都普遍感觉到面对政府的需求较多,面对老百姓和城市居民的需求较少。很多企业热衷于参加政府招投标的智慧城市和大数据项目,去竞争政府有限的资源。而许多城市政府也纷纷号召建立各级大数据中心和智慧城市云中心。可是这些智慧城市的项目全部是由政府买单,仅仅从政府的角度提供服务,会不会提高政府效率和智慧城市研发的效率呢?我想效率的提高肯定是有限的。因为政府面临着部门协调的问题,面临着实现政府工作目标的问题,对于能否满足一系列社会需求的问题,政府由于功能所限或者是没有利益驱动,往往行动严重滞后。如果政府的利益机制驱动,仅仅是将智慧城市和大数据作为政绩工程来提倡的时候,仅仅是为了满足上级领导的参观和视察的时候,那么,一系列新的创新资源会被消耗甚至沉淀,许多投入的资源将会变成浪费。此外,还有很多企业也热衷于政府项目,致力于满足政府的政绩需求。
我这里举两个例子:
有家公司因为世博会中国馆的成功,热衷于为很多地方政府制作3D演示系统。我曾经去过这个公司考察,大量的3D制作,虽然看起来科技水平很高,但都是虚拟景观,看不上并不真实。也确实有些城市的领导喜欢这些新鲜的成果展示,花大钱投资购买了这些演示系统,不过这些演示系统现在肯定过时了,直接影响到这些公司的市场。因为政府花几千万,仅仅做给领导观看的3D展示产品,不会有市场基础,还会大大耗费政府财政。当然这个公司最近开始调整了战略,开始面向市场和社会需求。
另一个公司是在北京做人工智能和VR的,公司人员介绍说他们已经给全国17个特色小镇做旅游参观导游演示计划,并且将此导游演示系统放在特色小镇里。试想,人到了特色小镇里能看见实景,还需要参观这种人工的导游演示系统吗?可见第二家公司犯了第一家公司曾经犯过的错误,削尖脑袋去竞争有限的政府资源,而且只是为了满足政府的政绩效应。
前几年,有大量的公司都在竞争政府有限的大数据和智慧城市云中心资源,这种竞争极为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