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体系的网络化和立体化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街区开放,尤其是步行网络的建立和公共交通体系的完善。不少城市中心区在更新改造后建设了高大华丽的楼宇,但忽视了与周边社区的联系,形成了相对隔离的“独立王国”,不利于城市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共享。而天街则充分融合公共交通和步行网络,构建发达的交通系统(图6)。

(1) 与轨道站点对接。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在大坪交汇,规划中的轨道交通5号线、9号线也即将贯通,大坪将成为轨道交通最为密集的地区。在微观层面,规划在天街设置了专门的地下通道直通轨道交通站点,以实现无缝对接;通道两侧布置了特色小吃店及多功能便利店,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地下通道的设置连接了两大人流集散地,既减轻了地面交通压力,又方便了居民日常生活,促进了周边区域协同发展。
(2) 街区道路融入城市路网。天街车行道的设置一方面贯彻了“窄马路,密路网”的理念,另一方面与城市道路系统对接,融入城市交通网络,既避免了周边道路的交通拥堵,也加强了天街与城市的联系。天街南北下沉式主干道贯通四大功能场馆,南北分别接入长江二路和大石路两大城市干道,并串联室内外停车场。规划以南北干道为骨架,结合建筑布局形成围合式路网,融入城市交通体系。
(3)街区步行系统连接周边社区。规划除在天街内部构建完整的步行网络外,还考虑将步行系统向周边老旧社区延伸;设置公共电梯连接周边小区,让居民能便捷进入天街,共享城市优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