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泉州古城保护发展工作协调组办公室、鲤城区人民政府主办,泉州文旅集团-古城发展公司协办学堂承办的“美丽古城 家园共造”社区营造初阶培训于2017年9月16、17日举办。此文为学员所写学习心得。
久闻龙元老师大名,也读过龙元老师写的《非正规性城市》,现又在“美丽古城、社区共造”听了龙老师讲结缘社会与空间,感受到了对于社会学、人和空间方面颇有研究。
我们来讲下“缘”和“结”。社会方面:缘是一种地域共同体,熟人社会,受到帮助的人,会施助于人。日本中讲缘,有缘侧,“缘侧”空间作为室内外空间结合的区域,倘若我们赋予空间色彩的属性,那么它就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灰色属性的空间(出自百度)。这种类似于我们闽南的骑楼(五脚架),属于一种过渡空间。日本种有缘侧婚礼、缘侧party,讲很多重要的及公共性质的活动都在这边举行。也适用于我们现在流行的“共享”。
图片说明:缘侧。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结”我个人理解是集结,大家一起干一件事,也是一种纽带和情感联系。日本白川乡就有共同替造“合掌建筑”,一段时间就要一起换稻草芦苇,全村人民一起上。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空间方面,避免过度的风格化,我们一定要所有东西都按那一种风格来弄吗?我们是不是可以按《建筑模式语言》-亚历山大中所描述的细分到模式分子中,寻找内在的东西,应用到新的事物中。我们是不是可以探索《拼贴城市》中,各个时代最“夯”的建筑之间的集结?我们是不是可以在街角、街边摆一条长凳,作为个性化的“城市家具”,也作为缘侧供人休息,提供一种公共的空间?
我所理解的结缘社会,对于我们营造自己社区,达成共识很有帮助,将大家组成一个共同纽带和共同利益体存在,也就是后来林德福老师所讲的我到我们的转变。
对于古城来讲,蛮同意龙老师讲的,可以先建立起自己一套模式语言——美的法则,然后业主或者社区居民用好自己建筑的内部空间,将外部空间提供给城市、给公共结缘。
注:经授权,转自个人公众号“食划会”。作者使用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络删除。本文为听课心得,暂未与龙老师沟通,若观点有所出入,烦请联系修改或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投稿/contribution@xiangchoujingji.com
联系电话/86 21 59573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