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外部开放空间营造。中央公园处于天街A、B馆与城市住宅之间,是天街室外公共空间的核心,居民休闲娱乐、交通集散的主要场所,以及商业活动的引入点。规划在街区主要出入口和A、B、C、D馆连接处打造多个开放空间节点,并根据地形变化,结合绿化、水景、雕塑及小品等元素,营造供居民停留的开放空间。同时,沿建筑外轮廓,结合店面打造线性公共空间。线性公共空间连通中央公园和各开放空间节点,共同形成天街的室外开放空间体系(图4)。

(2) 内部公共空间营造。规划结合连廊、店面及建筑中庭空间形成以内街为纽带的带状公共空间体系。街区内部公共空间总体呈曲线状,形式灵活,富于变化;中庭空间则改变以往仅作为步行交通集散点的单一功能,结合儿童游乐、亲子体验等形式形成主题式公共空间,增强公众的可参与性。中央公园、沿街空间、入口空间及建筑中庭等共同构成了天街内外渗透的公共空间体系。规划改变以往过分追求建筑密度和商业空间的传统手法,结合街区内外部条件,营造充足而紧促的空间形态,活化复合功能,提升街区整体环境质量,以实现公共空间共享和商业活力提升。
(3) 形成全方位开放界面。天街虽设有主入口,但在实际运营中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主次入口的概念被淡化,城市居民可从天街的任何界面出入。内外商业街联合打造的模式活化了相对独立的空间节点,城市居民可以最大程度地体验街区的综合功能,实现城市公共空间和资源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