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过去却不是这番景象。
城市昔日送货上门的模式让我们想起送冰人或送奶人手拿一个玻璃瓶站在订户门前的情景。城市居民在几步路远的地方就会有很多购买零售商品的选择。但在20世纪早期,送货上门主要是在去商店看好以后才安排送货,购物者试穿或体验过他们想要买的衣服和家具后,列出哪些商品他们自己拿不过来或出租车也装不下,再要求送货上门。也正是出于人们的这种需求,1907年UPS快递公司在西雅图成立。总体上来说,这个快递公司主要还是以大宗货物运送为主。商店里的大宗零售商品于是就开始被运送,那时我们考虑的是街道如何才能容纳如此多的卡车。
最近几年,城市居民已成功地跳出了这种模式。最近十年,美国在线零售每年大约增长15%。因此,110年以后,像格林列夫那样的UPS送货司机将会是以下情形:在任何工作日,他只是华盛顿街道上众多运货司机中的普通一员,派送那些可在当地商店轻松购买到的产品,比如:衣服、书籍、食品和家居用品等。(通常,他为公寓楼居民派送的是化妆品盒,而在这些居民居住的街区就有可以买到这种商品的药店或杂货店。)
2010年3月,UPS在华盛顿地区派送了110万份包裹,现在比当时每天减少了6500多份。由于今年的派送需求量非常大,以至于UPS有史以来第一次将在每周六都用卡车送货。UPS公司公共事务高级副总裁吉姆·布鲁斯说,“很多人看到我们街道上停放的棕色卡车,车窗上还贴有票据,并认为是我们造成了这一切。或许人们认为我们是造成交通拥堵的罪魁祸首,但你不得不想出一些办法把包裹派送出去。”
在曼哈顿街道派送大宗货物箱,可以说是将郊区的电子商务模式转移到一个适于步行的城市环境。
真正的问题是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世界,实体商店仅仅是零售业的一部分而已。正如大量关于“零售业危机”的故事所警示的这样,零售业正在衰落。人们在自己家里高频率订购小件商品:今天可能是通过网上杂货店,明天可能是从亚马逊网进行选购,这种“即时”的派送现在十分流行。简·保罗是霍夫斯特拉大学一位全球研究和地理学领域的教授,他最近完成了对新泽西州北部一幢包括300多个住户单元公寓楼的送货调查。2016年,2.3万多件包裹被派送,平均每天65件。
但是随着订购的商品越来越多,城市狭窄的道路上也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送货车。通常情况下,在空间不足时,那些堆满盒子的货车都是两辆并排停放在道路两旁,从而造成后面的交通一片混乱。纽约城市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一位副教授阿里森·科文说,“我们把这种需求纳入到考虑范围,我们每天无时无刻地疏散交通。但要知道,道路并不是为这种活动而设计的。”在过去一年里,她进行了几次实验性研究,对到达居民区的包裹数量和相关车辆停放情况进行估计。
关于居民楼位置的相关研究揭示出送货卡车在街道上游荡的原因:包裹没有存储空间,送货没有电梯可用,更没有装卸区停车。像纽约城这样的地方,每天都会有12万件包裹在曼哈顿大街上派送。根据城市交通部门分析,这些停放不当的车辆更加剧了交通拥堵。
乔治·华盛顿大学城市分析和房地产中心的主席克里斯特·兰博克反驳道:“鉴于人们对在线商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当前这种城市运输模式绝不能继续运行。每天在拥挤的曼哈顿街道或乔治城的M街派送大宗货物箱,这么做只是将郊区的电子商务运送模式移植到一个适宜行走的城市环境中而已。”
他说,“货车运输原本就和城市格格不入。越来越多的卡车充斥着整个城市,交通一片拥堵,这是在用过时的思维来解决目前遇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