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受限、资源紧缺、环境透支、人口压力……早在十多年前,四个“难以为继”的隐忧已引起深圳上下的高度重视。时至今日,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依然严峻。日前,深圳市发布两份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文件的意见征求稿,“问诊”当前存在的多项“大城市病”,并从特区立法、组建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设立可持续共同发展基金等方面,为深圳的可持续发展提出长远规划。
“大城市病”问题制约深圳发展
8月5日,深圳市政府办公厅同时发布两个文件———《深圳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7—2030年)》和《深圳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建设方案(2017—2020年)》的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公众意见。两份意见稿,同一主题词:可持续发展。
在《深圳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7—2030年)》(征求意见稿)中,深圳市政府首先“问诊”了自身问题。文件指出,深圳是国内最年轻的超大城市,随着经济体量快速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人口规模迅速膨胀,社会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持续承压,区域发展不均衡不协调,这些问题如不有效解决,将严重制约深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具体而言,深圳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动能不足以支撑经济社会长效发展;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给资源环境带来较大承载压力;“大城市病”对城市治理能力提升带来挑战;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
以“大城市病”为例,深圳城市人口结构严重“倒挂”,户籍人口所占比重远低于非户籍人口,给社会治理带来不小的挑战。违法建筑量大面广,不仅挤占了大量的发展空间,而且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车辆密度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高峰时期交通拥堵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原特区内外交通瓶颈亟待打通。
在区域发展方面,深圳还存在“西密东疏、西强东弱”的问题,东部地区的罗湖、盐田、龙岗、坪山、大鹏土地面积约占全市面积一半,而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固定资产投资仅占全市约1/3,整体发展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文件指出,当前深圳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面临着三大挑战。一是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将影响可持续发展进程。二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推广还存在一些制约。三是深圳探索实现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难度。
以实现超大型城市为例,不同于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大城市,深圳作为人口高密度聚集的超大型城市,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快速推进的同时,城市人口快速扩张、人口结构严重“倒挂”,给资源环境带来较大承载压力,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短板问题明显,河流和部分海域污染比较严重,面临的“大城市病”问题更为突出,这些都给深圳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少困难和挑战。
特区立法、设基金,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深圳市提出四大战略定位,拟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创新驱动引领区、绿色发展样板区和普惠发展示范区。“四区战略”的表述中,清晰透露深圳探索大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紧迫感与责任感。
《深圳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7—2030年)》(征求意见稿)提及,深圳将率先探索制定符合实际的现代化指标体系,为全国和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作出示范;建设绿色宜居家园,成为超大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典范;为全球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障深圳可持续发展,上述征求意见稿还提出七大保障措施。文件提到,深圳拟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有关部门和区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和规划落实。
深圳的经济特区立法权也派上用场,拟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可持续发展促进条例》及系列配套政策,围绕创新驱动、低碳发展、环境治理、社会民生等关键领域,为深圳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市领导主抓加上立法的双重保障后,文件还提出积极推动组建“深圳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积极引进国际、国内多层次的专家团队,发挥智库作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性作用;以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性作用,设立“可持续共同发展基金”等思路。
针对深圳发布的相关征求意见稿,暨南大学教授、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胡刚表示,深圳是创新之都,有非常大的优势,但是深圳在基础研究和高校资源上缺乏。深圳房价比较高,留住人才尤其是吸引年轻人来深困难。所以,深圳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应该是绿色、生态、普惠。深圳的面积只有2000平方公里左右,面临着空间制约,必须合理利用、绿色使用空间。在胡刚看来,深圳提出的“普惠发展示范区”概念颇有新意,其中包括公共服务的优质化、均等化,让更多的年轻人到深圳来,为城市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血液。
统筹:南都记者 庄树雄
采写:见习记者 傅静怡 记者 张兴旺 庄树雄
《深圳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7-2030年)》(征求意见稿)
到2030年,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一流水平,形成一系列可以向全球推广复制的可持续发展经验,努力为我国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做出卓越贡献。
《深圳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建设方案(2017—2020年)》(征求意见稿)
深圳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六大问题:
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高层次创新人才相对缺乏
资源能源约束日益趋紧
部分领域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足
社会治理问题隐患较多
六大重点行动与工程
创新支撑服务工程
多元人才保障工程
资源高效利用工程
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健康深圳建设工程
社会治理现代化工程
注:本文内容来源南方都市报,转自网易新闻网,转载注明来源,十分感谢作者的悉心编写与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交流学习使用。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规划师》杂志近期好文推荐(点击蓝字可查看原文)
【规划师论坛1】新型智慧城市七大发展原则探讨
【规划师论坛2】沈阳市智慧社区发展评价与智慧管理策略
【规划师论坛3】成都市温江区智慧城市规划管理平台建设及作用探讨
【规划师论坛4】日本智慧城市建设案例与经验
【通知】2017年“世界城市日”主题征文活动启事
【PM】协同规划、三维聚合、渐进改革 ——“多规合一”的工作框架探索
【PM】城市非建设用地“控用结合”规划方法及广州市从化新城实践
【PM】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生态考量的不足及对策探讨
【PD】织造城市:“非历史文化名城”型的老城更新——以汤阴老城为例
【PD】填海造地产业集聚区的海陆共生规划策略——以蓬莱市西海岸海洋产业集聚区规划为例
【PD】小城市海绵城市规划实践——以四川省华蓥市为例
【PD】基于“蓝网”结构的滨水小街区重构解析
【PR】规划是公共政策还是公共愿景 ?——基于全国80个大中城市总体规划的环境议题的文本分析
【PR】基于城乡网络连接度的城乡一体化网络规划框架探讨
【PR】基于混合审视方法论的规划空间分析体系与技术应对方案
【PD】街道环境整治项目的矛盾与应对——以广州南沙新区金岭路为例
【PR】福利经济学视角下城市存量空间密度调整优化研究
【PR】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识别、选择及结构优化研究
【PR】由“单一”转向“复合”的深圳旧工业区更新模式探索
【PA】县域层面“多规合一”规划探索与实践——以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为例
【PA】绿色生态城区空间规划策略与实践 ——以河南省鹤壁新区为例
【PA】省级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与实践——以全国试点省区广西为例
【PA】美国城市设计实施体系及其启示——强化城市设计的诱致性实施路径
【规划师论坛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城乡规划转型
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规划师》杂志
《规划师》杂志社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邮箱:planner@21cn.net
网址:www.planners.com.cn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更
多
精
彩
请猛戳二维码
公众号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