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和资源是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两大基础条件,充分发挥小镇自身优势,既是塑造特色的途径,也是夯实供给的基础。在工业化、市场化和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大都市位于城市体系顶端和城市网络枢纽位置,对于人口、资金和信息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具备土地集约利用、基础设施发达、产业集群发展及创新氛围浓厚等条件。受国际大都市辐射蔓延的影响,大都市郊区的小城镇具有发展先机。以上海浦东为例,笔者查阅各镇十三五规划、总体规划、政府工作报告、镇史镇志等文件及文献,梳理出十三五期间的特色塑造方向(图1),并进行简要阐述和分析,具体如下:
(1) 承接中心城区溢出功能。以北蔡为例,北蔡位于上海内环与中环之间,毗邻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后者所承担的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功能近年来逐渐向世博园区、前滩地区扩散。北蔡定位为新兴金融集群的“金融小镇”,旨在集聚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资管平台及小贷公司等金融服务和投资型企业,打造聚焦财富管理、创新金融和文化金融等业态的“慢金融”集聚区。又如宣桥,其依托靠近浦东国际机场的区位优势,打造以上海钻石交易功能扩容为核心,以平台经济、总部经济、服务经济为特色的含钻石珠宝制造、展示、交易和培训等内容的产业链相对齐全的产业功能集聚区。
(2)结合城市发展布局安排。十三五期间,浦东空间结构规划为“一轴四带”,其中在陆家嘴至浦东机场的东西向发展轴线上,串联了陆家嘴金融城、花木行政文化中心、张江科学城、川沙国际旅游度假区和祝桥航空产业基地等发展版块,周边镇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地打造自身特色。例如,唐镇以电子商务和银行卡园对接张江科学城,并积极发展中高端居住与配套服务;惠南积极发展科教产业,吸引航空培训学校等职业教育院校入驻,为航空产业提供支撑。“四带”之一的浦东中部城镇发展带是沟通北片中心城区和南片南汇新城的重要纽带,沿线各镇包括周浦(医疗产业)、康桥(先进制造)、航头(商贸物流)和大团(观光农业 ) 等,各镇均借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路径,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3)连接历史与未来。以高桥为例,其既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镇,也是十五期间上海重点发展的“一城九镇”之一(唯一一个位于中心城区的重点镇)。近二十年来,高桥兴建了一批标志性、开放型、现代化的产城融合社区,兼具区位优势和环境品质,使“老镇换新颜”。高桥定位为“互联网+创客”小镇,其充分发挥“文脉”“地脉”“科创”的互动效应,较好地呼应和深化了上海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有利于城镇发展融入自贸试验区以及科创中心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又如,沿长江岸线的合庆和老港,现状布局有大型市政设施,空间品质不佳,未来应结合环境整治改造和城市郊野公园布局,规划成为生态环境优美、人口密度适中、适宜居住或发展旅游的特色小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