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构统筹上,规划重点抓住区域空间轴线的延续、区域交通结构的衔接和水系肌理的挖掘三大要素,框定空间发展骨架(图6)。

(1)要素一:区域空间轴线的延续。
《慈城镇总体规划 (2010—2030)》提出,慈城新区未来将形成“十字金轴”的空间结构。地块控规对总体规划的空间结构进行了深化,将东西向的发展轴线向西延伸至慈水西街。此次规划对总体规划和控规中提出的这一空间轴线进行了继承和延续,将以公共轴线为突破,完善功能、聚合人气。
(2)要素二:区域交通结构的衔接。
规划提出贯通性道路应尽量尊重法定规划;园区内部道路近期可先延续现状,保持周边地块产权的完整性,远期可根据园区建设进度启动开发建设;规划路径与现状吻合的道路建议可先期启动建设,并以主干路网整治为抓手,触动地块改造。
将规划路网和现状路网相叠合,可以看到锦绣西街 ( 现新横五路 )、慈水西街 ( 现普济路 ) 和新诚路三条道路的规划路径与现状新横五路、普济路和新诚路的路径基本吻合。同时,余北快速路作为区域的贯通性道路是相对明确的。因此,建议先期启动锦绣西街、慈水西街两条东西向道路的建设,对新诚路实施路面整治提升,对余北快速路进行规划预留。
(3)要素三:水系肌理的挖掘。
私营工业城三面环水,东起中横河,北至慈江,西南至张陆河,三条江河形成天然的分界线,将规划区域基本框定。规划建议优化滨水空间,提升私营工业城的环境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