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来自:首届上海城市设计挑战赛,徐家汇公园规划工具:www.guihuayun.com
头图来自:首届上海城市设计挑战赛,徐家汇公园
规划工具:www.guihuayun.com
1、为保行人安全,新西兰在设置斑马线时做了哪些?
微信公众号: 交通言究社
摘录:在之前《官阳:机动车让行斑马线应具备技术条件》一文中,官阳老师提及到:为突出斑马线优先路权的地位,新西兰特意区分了“斑马线”与“灯控行人过街通道”的差异。例如,在有信号灯控制的地方,没有横向斑马线,只有两条纵向实线,用以标志行人过街通道的宽度,车辆按信号灯通行;而设有斑马线的地方,不会设置信号灯,行人只要进入斑马线区域,车辆必须停车。
▲图:新西兰信号灯控制的行人和自行车分离的过街横道。
▲图:新西兰的斑马线,无信号灯控,只有人行道警示标识。
同时,新西兰还对斑马线的设置地点及配套设施提出相关要求。根据新西兰的《行人规划与设计指南(Pedestrian Planning and Design Guide)》相关规定,以下地点不适合设置斑马线:
时速超过50公里的地段。在任何单边行车方向多于一条车道的多车道路段。紧挨交叉路口的地段(此处所指斑马线并不是国内那种由信号灯控制的斑马线)。每小时过街人流少于50人的地段。
时速超过50公里的地段。
在任何单边行车方向多于一条车道的多车道路段。
紧挨交叉路口的地段(此处所指斑马线并不是国内那种由信号灯控制的斑马线)。
每小时过街人流少于50人的地段。
点击查看原文全文:斑马线设置不合理将危害行人安全
2、一平方公里栅格告诉你,中华第一商圈
微信公众号:新一线城市研究所
“中华第一商圈”榜单:
根据城市中心的理想业态构成,为不同类型的商业品牌类别赋予了不同的权重:
商业综合体x0.2
+奢侈品/轻奢品牌x0.2
+高级酒店品牌x0.15
+餐饮连锁品牌x0.1
+零售百货品牌x0.1
+经济型酒店品牌x0.05
+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x0.1
+汽车4s店x0.08
+公交站点x0.02
=
城市中心度得分
通过投影与计算,新一酱就获得了每一个栅格的得分,切分到城市层面,你便能看到每一个城市商业资源的分布。
从各城市排名前5的商圈来看,南京、成都、杭州、重庆构成了新一线城市中的 “第一梯队”,其头部商圈全都跻身了全国前20的榜单。差异在于,除了新街口,南京其余商圈的实力明显处在下一梯队,而成都、杭州、重庆的TOP5商圈则保持了整体较高的分值。
点击查看原文全文:11961179个1平方公里栅格告诉你,中华第一商圈在这里
3、城市地名:品味城市“雅”与“俗”、“精”与“糙”
微信公众号:规划小饭团,作者丁+
摘录:在当前的条件下,仍然可以从传统地名中获得不少借鉴:
地名规划必须因地制宜
规划师需要全面深入了解当地情况,不可进行天马行空的发挥。城市规划中的其它专项皆有现状调研和分析的环节,地名规划也不应例外。编制城市规划中的地名规划,除要掌握城市的基本资料外,还应对城市的现状和历史地名资源有一定的调查和分析,总结出当地地名的特质,为规划打下良好基础。
地名的来源应多元化
对于一个较大的规划区域,地名来源应多元化,不宜采用单一模式。
地名的空间分布应有机自然
可以跟空间规划相结合,划定一定的区域,各个区域内可确立特定的地名主题和相对主导的命名模式。但分区不宜过分僵硬,各区内的地名分布也应该是多样有机的。
地名应该在多个维度上具有合理性
每个地名都处在由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生活等组成的多维空间中,单个地名往往从某一维的角度命名,但在其它维度上也应具有合理性,至少不相冲突。
地名宜雅俗共赏
地名为全体市民所使用,故最好能做到雅俗共赏。高雅的地名应不过于生涩,随俗的地名应不过于鄙陋。若能进一步,在同一地名上实现雅俗的充分融合,是更佳境界。
部分地名的含义可丰富化
传统地名中不少都具有非唯一的含义,带来丰富的美感,也具有更强的弹性和适应性。可以尝试从中学习,打破确定性的思维,创造一部分具有多义性的地名。但这类地名占比一般不宜过大,否则容易导致含糊混乱。
多考虑传统地名的延续
传统地名往往是长期积淀的结果,远远胜过规划者短时间的考量。而且,从前文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不少优秀的传统地名也是从更早的地名继承而来。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规划师应尽量多考虑延续或者变通利用传统地名。
应注重与当地部门和公众的沟通
传统地名往往是由官方和民间、知识阶层和劳动阶层共同创造的,这是造成其丰富魅力的重要原因。规划师个人的智慧相当有限,在地名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注重与当地部门和公众的沟通。规划编制完成后,也应充分吸取当地意见,在实施前再进行调整优化。
点击查看原文全文:城市地名品味城市“雅”与“俗”、“精”与“糙”
4、PPT分享:读《英国城市更新》:城市更新的成与败——理想与现实
微信公众号:公共政策与城市政治学研究,作者杨帆
摘录:2017年8月19日上海书展,由同济大学出版社主办的“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英国经验与上海实践”讲座上,杨帆、徐磊青、庄宇三位教授就城市更新议题进行了为时一个小时的交流。在这里,将其中一个报告的部分内容进行分享。
如果希望了解更详细的内容,请参阅《英国城市更新》一书;对有关各类城市更新的国际案例、政策研究感兴趣的,也可以查阅书中每章后提供的丰富网络资源。
点击查看原文全文:读《英国城市更新》:城市更新的成与败——理想与现实
以上由规划云
www.guihuayun.com 收集
欢迎大家访问网站,搜索行业内容
规划圈一周必读(08.14)
规划圈一周必读(08.07)
【 】
城市规划行业知识社群
121410
认真 坚持 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