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4日,中美青年规划师交流营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举行,活动由经营管理处副处长胡京京主持,来院访问的美国青年规划师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了中美城市规划的异同和创新思考与实践。
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硕士研究生 Taylor Campi
Taylor Campi女士与大家探讨了波特兰住房问题,首先她向大家阐释了波特兰的住房危机的现状,经过调研发现波特兰地区的穷人、有色人种和LGBTQ群体比白人群体更加难以拥有固定的住所,原因可能是因为无法负担高额的租金和税费、无资格申请住房、缺乏相应渠道和资源获取租房信息等。同时,由于波特兰生活质量较高、工业发达、就业机会良好、生活成本相比旧金山和纽约等要低等原因,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移居至此,但房屋的供给远远赶不上人口的增长使得波特兰地区房价变得十分昂贵。
美国政府曾指出当居民收入的30%以上用于住房开销就处于“成本负担”的状态,在波特兰3年前16%的居民处于严重的“成本负担”状态(即收入的一半以上用于住房),在这其中租房者比买房者面对更大的危机,到了2014年24%的租房者处于严重的“成本负担”状态。而以上这一切都发生在波特兰人口急剧增长的阶段,同时开发商、地主、商人和政府想以人口发展为契机打造充满生机、繁荣的社区,这听起来是一件好事。于是开发商在城里地价低廉的地区进行建设,使得这些地区变得十分受欢迎,这也就使得原本低廉的地区房价上涨,原来居住于此的穷人不得不搬离原来的社区,这在波特兰现在依旧在发生。这一现象十分不公平,但现在由于新总统上任使情况开始更加糟糕。新总统内阁希望停止用联邦政府资金对住房项目进行分类财政补贴或拨款,而这些资金原先为数万低收入人群解决了住房问题。
这一现象不只出现在波特兰,在西雅图、芝加哥、波士顿等城市都在经历着这个过程,而现在又如何在减少对联邦政府的财政支持的情况下为弱势群体提供住房就成为了一个问题。解决方案一是可以通过发放住房券的形式。发放住房券相当于发放钱给穷人让他们可以用于租住固定的住房,这部分资金大多来源于联邦政府,也有一些城市目前在自筹资金。纽约开展了一个十分有意思的项目名叫“Living-in-Communities”,这个项目设置了5种不同的资助标准分别针对5种不同的需要帮助的人群。作者认为波特兰可以借鉴这个项目,针对不同的人群尤其是有色人种进行资金支持,通过这个项目的开展比为她们提供庇护所需要的开销要更少,同时对居民的健康和稳定也更有好处。
二是利用当地的资金。在联邦政府不愿意帮助贫困人口解决住宅问题的情况下,城市需要寻找办法来帮助他们。去年,西雅图和波特兰都投票通过了上涨财产税来解决住房问题的议案,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战略计划构建的方式,如“LINC 2”计划。最后,对于在当地因为房地产大热而受益的开发商,尤其是将贫困人口赶出社区的开发商应投入更多的金钱在为贫困人口提供住宅上,如额外收取发生合理的税费。
三是保留并开发更多的廉价住宅。由于当下房屋短缺,我们需要建更多的住宅,但不能全都是高档住宅,还需要更多廉价住宅,同时应控制拆除廉价住宅。西雅图的房产税就用于通过“Rental Preservation & Protection”计划保护和开发更多的廉价住宅。
波特兰现在也出台了一系列举措,继续加大力度为更多的人提供住房。一是帮助被迫离开的人们回到他们原来的社区,这个项目新建了可供居住的廉价住宅帮助已经离开或将要离开原来居住社区的人们,同时项目由被迫搬迁的人们所领导而不只是政府工作人员;二是政府于2月通过了搬迁救援条例,条例指出房东若上涨房租超过10%或者没有合理理由令租户搬出将会被要求负担租户搬家的费用,最高会超过4000美元。
为此作者认为波特兰和其他城市应该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四个:首先是在政府各个项目节约尽可能多的资金用于住房项目;二是政府应为土地信托机构和有限股权公司提供资金和政策的帮助,可以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住宅并且保证住宅是可供负担的;三是保留并新建更多的廉价房屋供低收入人群居住;四是在规划的过程中吸收社区居民的建议,应将可能影响当地居民的规划与居民协商并达成一致的意见。
China-Up记者:金鑫
相关链接:
?中美青年规划师交流营│中国城市更新的制度性障碍:中美控规比较
关于波特兰,你可以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