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5日,京新高速公路内蒙古临河至白疙瘩段、甘肃白疙瘩至明水段和新疆明水至哈密段三个路段同时通车。这标志着北京至新疆更加便捷的公路大通道贯通,实现了全线高速。项目建成后,打通了北京连接内蒙古西北部、甘肃北部和新疆的陆路大通道,使北京至乌鲁木齐的里程缩短了近1300公里。
据介绍,京新高速公路连接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新疆六个省(区、市),总里程约2768公里。其中,临白段(临河至白疙瘩)全长930公里,是我国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项目,位于内蒙古西部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境内;白明段(白疙瘩至明水)全长134公里,位于甘肃省酒泉市肃北县境内;明哈段(明水至哈密)全长178公里,位于新疆哈密市境内。
新通车的三个路段大多位于戈壁、荒漠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沿途干旱缺水,内蒙古境内有近500公里路段基本为无人区,建设条件非常艰苦。中国交建等参建单位克服了环境恶劣、有效施工期短、建设任务重、工程进度压力大等困难,最终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近期,根据不同路段建设时序的安排,京新高速在新疆境内经哈密与连霍高速共线,北京、河北、山西境内个别路段与京藏高速共线。




这是继青藏铁路后又一具有典型艰苦地域特点的代表性工程,建成后缩短北京至乌鲁木齐里程1300公里。
航拍京新高速阿拉善左旗乌力吉穿越沙漠路段,两侧网格状为防风固沙的鳍形沙袋。

京新高速上拍摄的星轨,大漠里的星空别有意境。

京新高速上拍摄的银河。

特大沙尘暴来临前

戈壁闪电

沿途随处可见沙漠生物。当然,有护栏阻隔,高速路行车是安全的。

风沙大干劲更大 ,建设之初挑战恶劣环境。

天地间矗立的建设者顽强的身影。

工地上的午餐。

在穿越沙漠路段,都有鳍形沙袋防风固沙,并且建有动物迁徙通道。

防止动物进入高速的围栏。
京新高速临(河)白(疙瘩)段是其主体工程,该工程自2015年4月24日正式开工,有一群人始终坚守在建设最前线。
中国中铁京新高速项目总承包管理部负责人孙玉国介绍,中国中铁人克服没水没电没信号、风沙大、气温高等恶劣自然环境,打造出“勇于挑战的航天精神,重责爱岗的边防精神,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吃苦耐劳的骆驼精神”的京新精神,在仅16个月的有效工期内,3万名建设者在环境极端恶劣的荒漠里修筑起这条沙漠巨龙。

中国中铁京新高速建设者安全宣誓。

戈壁抗洪 2016年6月3日,外蒙洪水凶猛冲击中国中铁京新高速五项目部拌合站。凌晨4时30分,第三次洪峰咆哮而至,撕破了防洪围堰,整个拌合站似一座孤岛被困于茫茫戈壁。

戈壁抗洪 灾后第一顿饭。临时搭建炉灶,大家吃上了热气腾腾的早餐。

戈壁抗洪 经过一夜与洪魔搏斗,洪水过后,三名劳务工累得在车上睡着了。

6月26日,工作人员清理路障,为全线开通做准备。

工作人员对项目工地进行最后的清理,可再利用的材料将被运到下一个工地。

工作人员为植被浇水。

高质量路面。

6月25日,在阿拉善左旗乌力吉蒙古族幼儿园大班毕业典礼上,园方向受邀参加的中国中铁京新高速建设者敬献哈达。
该高速将开辟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至天津港的最快捷出海通道,连接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成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人民日报 转自 新土地旅游规划
新疆新土地城乡规划设计院 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