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蓝网”结构在城市空间中的现实特点,当其达到一定数量时将会对城市街区结构产生影响。在我国南方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城市地理环境中水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城区内河道纵横,涉及众多街区。在这类水网型城市中 , “ 蓝网”在城市结构中的特征更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整体数量尚可。一方面水网型城市的水域面积占比较大,如苏州市水域面积占比为42.5%,无锡市水域面积占比为 31.4%,常州市水域面积占比为16.8%;另一方面水网型城市的水网累计长度也很可观,以苏州市高新区中心区(面积约为3236hm2)为例,该区域城市道路 ( 不含内部道路 ) 总长度为154.4km,河道总长度为 76.3km,接近道路网总长的一半(图1)。

(2) 空间分布均匀。水网型城市的“蓝网”分布形态与路网有较高的关联性,如苏州市新区、相城区和吴江区等区域中超过一半的街区涉及到河道水域( 图 2)。

(3) 河路结构分离。除历史街区保护范围以外,水网型城市尤其是城市新区的规划普遍采用以路网为骨干的空间结构,并不遵循水网的走向,导致目前多数河网呈现与路网分离的结构形态。苏州市高新区中心区河路相邻的河道总长度为 15.7km,仅占河道总长的20.6%,大部分道路与河道分离,河道被包裹在街区内部。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水网型城市呈现出路网显性存在、水网隐形分割街区单元的空间结构。通过对苏州市 7 个规划单元的分析可以发现,在现有的规划街区中,近半的街区存在被河道水域分割的现象,而其中被一条河道分割的街区又占多数(表 2)。这为利用“蓝网”结构再次分割现有街区提供了空间基础,依托“蓝网”结构重构小街区在特定地域条件下是可行的,而且具有实操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