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乡村发展与特色保护
【编者按】
英国作家杰里米·帕克斯曼曾经说过“英国的灵魂在乡村”。二战后,英国政府为避免农业及农村地区的衰落,试图通过分阶段有序的政策指引,致力于维系乡村地区高品质环境和生活质量,积极带动乡村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其政策体系中,高度重视对乡村特色的保护和彰显,其中以空间管制适度保护乡村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完善灵活的保护体系延续历史环境风貌、以乡土文化为核心带动乡村经济健康发展等举措较好地保护了乡村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促进了这些特色资源与经济社会的联动发展。经多年的引导,虽然英国乡村地域面积并未扩张,但乡村地区逐渐呈现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色,并逐步开始成为吸引人才和资本的重要目的地。
发展历程
二战爆发暴露了英国“重工轻农”政策的弊端,造成了农业人口下降、农产品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后果。战后,英国通过分阶段各有侧重的政策引导,致力于避免农业以及乡村地区的衰落。
第一阶段(1945-1960年),着力保护脆弱的乡村地区及农业。1947年颁布的《城乡规划法》,旨在从城乡土地利用层面控制大城市向乡村地区的无序蔓延,并通过农业法案确立了农业补贴和价格保护机制。
第二阶段(1960-1970年),着力改善乡村的基本生产生活服务功能。在英国政府白皮书(1965年)报告中明确鼓励小型农场的合并和农产品市场的扩大;由乡村发展局(Rural Development Boards)负责协调推进农场合并和边界调整,通过整合土地提高生产力,并开始关注乡村设施改善及景观保护。
第三阶段(1970-1990年),着力缓解大众日益增长的休闲娱乐需求与乡村自然景观保护之间的矛盾。一方面继续对乡村资源开发采取严格的限制和审核制度,另一方面对乡村资源的娱乐休闲功能进行适度开发。此外,还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保护濒危的野生动物和水资源。
第四阶段(1990至今),着力提升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政府在《2000年乡村发展白皮书》中对未来英国乡村的发展描述为:“适合居住的、有工作可干的、环境得到保护的、居民社区参与的”乡村。这一时期,英国推出了“社区重建(community renewal)”战略,重点是建立一种政府部门、社区组织、各类志愿者团体互动的管理与服务模式,把乡村规划确定为鼓励可持续性发展的规划。
主要举措
英国是一个有着古老农业传统的国家,整个民族对乡村生活都具有强烈的热爱,并认为乡村就是国家的灵魂所在。二战后,政府通过分阶段有序的政策指引,致力于维系乡村地区高品质环境和生活质量,积极带动乡村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以空间管制适度保护乡村自然景观
英国早在1947年就制定了《国家公园法》。并以此为指引,在乡村地区划出具有“自然美的特征”且具有“公共消遣可能性的”大片国土作为“国家公园”或者“杰出自然景观地”。其中,“国家公园”由国家公园机构管理,具有公共属性并接受国家拨款。而“杰出自然景观地”则由地方和乡村委员会等非政府组织管理,只接受各种基金资助,其中很多产权具有私人性质。并在地方空间规划中,针对国家公园和杰出自然景观地分别制定了详细的空间管控措施,明确限制开发的刚性约束。截止2009年,英国境内共有15个国家公园和62个国家杰出自然景观地,占据了全国国土近24%的面积。目前这些地方已经成为英国保护文化和生态多样性、具有多种经济活力和宜居社区的自然景观。在空间的管控基础上,英国适度地开发相应的旅游项目,据统计2002-2003年间共有300万游客到国家杰出自然景观地旅游。
2以完善灵活的保护体系延续历史风貌
英国较早就建立了国家级别的统一保护系统,强调对乡村特色、有历史意义的、有考古价值的历史环境予以保护,其中包括具有考古价值的耕地。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取消了过于繁冗的列表归类、登记、调度处理等过程,合并历史建筑、纪念区、保护区等的管理制度,引进新的法定管理条例,为乡村历史环境提供更多更灵活的保护。建立了为历史遗产提供临时性保护的机制,并通过加强地方规划部门的权力,引导开展规模合理的规划咨询,减少乡村历史环境保护的不确定性,防止其遭到破坏。引进新的公众咨询和申诉程序,向公众公布更简单易懂且详细的历史环境审查条例及其制定的记录,提高公众对于国家保护系统制定的参与程度。为地方政府和组织提供关于乡村历史环境保护的培训,提高社会对乡村历史环境保护的认知与应对能力。并针对建筑修缮和更新利用推行有针对性的计划,如政府实施《宗教资助计划》,加大用于宗教建筑的修缮和保护投入,对宗教建筑每五年进行一次维护,鼓励将宗教建筑置换为学校和手工艺车间使用。
3以乡土文化为核心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英国的政府机构从发展战略层面对乡村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等产业发展进行政策扶持,制定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相应的评价、监督、检查和评估标准,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以促进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20世纪90年代,英国专门成立了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与其他地方环保管理机构还有英格兰及威尔士环境署、苏格兰环境保护署和北爱尔兰环境和遗产服务局共同制定和执行相应的管理政策,对包括农业、乡村等涉及的土地、水、空气和土壤环境问题进行管理。在具体的实践中,充分发挥产业协会和组织的作用,为农场主提供产业发展的建议。在具体产业项目研发方面,注重挖掘乡村中传统生产生活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如推出“隐蔽的英国中心”项目,以乡村别舍、老酒馆、邮局、面包店或者当地的工艺、民俗故事甚至民间节日等无形文化遗产作为核心,通过旅游项目体现乡村社区的多样性和个性,发展偏僻乡村的旅游产业。
取得成效
经多年的引导,英国乡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虽然乡村地域面积并未扩张,但乡村地区逐渐呈现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色。乡村制造业和服务业等新型经济迅速增长,农业等相关产业逐步转型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大大减少了劳动投入,农业从业人口目前仅占乡村就业人口的4.5%。乡村逐步开始成为吸引人才和资本的重要目的地,成为众多拥有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占总数的三分之二)的驻地。人们对田园生活的日益渴求也使英国田园乡村的品牌更具吸引力,使英国成为欧洲唯一一个人口从城市到乡村“逆向流动”的国家,每年下乡的人数远高于进城的人数。进入21世纪以来,迁入英格兰乡村地区的人数比从乡村迁出的人数多35.2万,且五成迁入乡村者年龄在25-44岁之间。据英国乡村生活指数的机构作出的权威调查,生活在英国乡村的人们对生活更加乐观,相对于城市居民,他们对经济、犯罪、教育等问题的担忧更小。
【参考文献】
[1] 龙花楼, 胡智超, 邹健. 英国乡村发展政策演变及启示. 地理研究, 2010, 29(8): 1369-1378.
[2] 张沛,张中华,孙海军. 城乡一体化研究的国际进展及典型国家发展经验. 国际城市规划, 2014, 29(1): 43-49.
[3] 朱晓明. 当代英国建筑遗产保护.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7.2009(8).
[4] 于立, 那鲲鹏. 英国乡村发展政策及乡村规划管理. 中国土地科学, 2011, 25(12): 75-80.
[5] 朱晓明. 当代英国建筑遗产保护.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7.